质疑专家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在当下,你会发现,人们对专家不再那么顶礼膜拜,不再那么全盘相信的时候,而是更多的质疑和否定,这无疑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当人们把专家否定成“砖家”的时候,更是一种进步。这是草根对专家的挑战,社会生活中,不再只有专家才有话语权,普通人同样有权利去理性的质疑和否定专家。专家也是平凡人,由于他们认知或利益的原因,也会犯错误,也会说出“砖家”的话。质疑的背后,带来是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

冷眼:专家咋成了“砖家”?

家是指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作为专家,应该充分占有资料,并且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研究,这是成为专家必需的门槛。诚如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说:“板凳要坐10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而现在的一些专家却浮浅、浮华而又浮躁,为了出名与出位,极尽颠覆、恶搞、诋毁之能事。这些专家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砖家”——只会“拍砖”骂人的行家。笔者出此言论,并不是凑热闹,对某些专家无端“拍砖”,实是因为这些“砖家”大有人在,乃至学界拍声阵阵,板砖横飞。

  近来,院士何祚庥放言“中医害死了林妹妹”,说陈晓旭是被中医误诊而冤死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将一代圣人孔子称为“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之狗;因“百家讲坛”而红透大江南北的明星教授王立群在讲述司马相如时,说他“谋娶”卓文君是劫财劫色,有包养二奶之嫌;北大古代文学博士檀作文惊世骇俗地把诗仙李白“还原”成一个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并梦想在闹市中砍人的古惑仔……往先贤身上泼脏水竟然成为时尚,向古人“拍砖”,竟然可以扬名立万。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今,可要改成“古来圣贤皆被‘恶’,惟有‘砖家’留其名”了。

  最近,集“畅销书作家、历史和社会评论家”等一系列头衔于一身的图书经理人梅朝荣出书“品”诸葛亮。自古至今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象出现的诸葛亮,在梅朝荣笔下却成了“中国最虚伪的男人”。他认为诸葛亮后来的所作所为,都称得上是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历世享有“贤相”的美名。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忠义之举,由此也成了一场阴谋:“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就是因为刘备当时的弱势,所以才会对人才极度渴望和给予顶级礼遇。”而被当作礼贤下士典范的“三顾茅庐”,据梅朝荣考证,诸葛亮在出任刘备军师之前,曾自荐过一次,而正是这次自荐让诸葛亮获得了刘备的赏识。

  但是,不少读者对于梅朝荣的这些“创新”观点却并不认同,指出该书内容浅薄,两小时便可通读一遍,而且观点生硬,证据散漫,生拉硬扯,策划在先,填空在后,深染网络帖子随性任意不负责任的恶习。同时还有读者指责出版社见利忘义,对大众、对社会不负责任。

  有一句古话叫“无知者无畏”,这些专家、学者、博士、院士,可都是大大的知识分子,怎么越有知识反而越“无畏”呢?只能说明这些专家是不折不扣的“砖家”。他们借着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等学术明星引发的持续升温的历史热,想方设法抓住历史热的尾巴让自己也火上一把。

  打着学术研究与创新的牌子,行娱乐化、庸俗化之实,通过迎合一些低级趣味,来兜售自己的货色。对古代圣贤泼了污水、拍了板砖之后,颠覆了传统与经典,毒化了学术空气与社会风气,“砖家”们自己则赚得大名,至于到底是美名还是恶名,好像他们并不在意。

  说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的檀作文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如果看了我的书后,伤害了你的感情,那么我表示歉意。”这到底是发自内心的道歉,还是为自己的书变相地作宣传,明眼人一看就知晓。

  “砖家”们的“拍砖”行为已经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围,而牵涉到社会公德的层面。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之心,一些专家还敢成为肆无忌惮的“砖家”吗?一些院士还敢成为万众指责的“怨士”吗?一些博士还敢成为争名夺利的“搏士”吗?一些学者还敢成为哗众取宠的“噱者”吗?

 

----------------------------------------------------

让说谎的专家长出长鼻子

 

四川消费者听证代表黎香友先生20日抵达北京时表示,手机漫游费听证会方案制定者之一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对方案及漫游费等相关问题前后态度不同。此前阚凯力在新浪网做客解读时态度非常坚定、明朗,就是要完全取消漫游费,然而现在的表态是“以前表达不完整”,要求完全取消的只是漫游建立费。(见1月21日《成都商报》)
  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如果我是移动运营商的老板,我第一个要公关的就是阚凯力教授。所谓擒贼先擒王,这个比方尽管不恰当,但是,就国内“取消漫游费”的舆论基调看,阚凯力教授的“零成本论”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只要阚凯力教授反悔了,或者部分地反悔一下,“取消说”就会轰然倒塌。当然,移动运营商未必学无间道里的小人思路,但事实是,阚凯力教授确实反悔了。阚凯力教授表示,老百姓对漫游费有误解,他们所理解的漫游费实际上是指“国内漫游通话费”,一般包括三部分:本地通话费、漫游建立费和长途通话费,而业内所指的漫游费是漫游建立费,为0.2元/分钟,成本确实几乎为零,应该全部取消。而另外两部分,即本地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则是应该收取的。
  听证当前,阚凯力教授的华丽转身着实让人怀疑。一者,既然老百姓对漫游费有误解,为何此前如此漫长的时间里阚教授放任了舆论对自己的误解,在那么多公开发言或表态的机会中,不予澄清?二者,即便真有所谓“漫游建立费”这个概念,阚教授发表言论为何不能一次性全部说清楚,而是分层次不断否定自己的说法,学术公信何在?
  专家也是人,教授也会犯错误。这是个基本的逻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一种健全的体制来约束专家言论,防止学术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我们可以对阚凯力教授前后相反的观点保持一种善意的质疑,但是民意永远是感性的,缺乏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力量来对阚凯力教授的言论证伪。在这个问题上,值得警醒的不是某个专家的个别言论,而是我们如何去保证专家凭真相说话。专家可以犯错误,但不能因利益牵扯而屁股决定脑袋,要让说谎的专家长出长鼻子——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譬如漫游费成本问题,阚凯力教授随便怎么说都可以,但是,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就不能只是抛出了两套听证方案,却不对漫游成本、方案制定依据作出相关说明,不然,专家观点就具有了学术霸权的可能。规范的流程应该是:专家说话,职能监督,制度责罚。
  这些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不是专家的言论靠不住,而是缺乏制度约束的专家言论靠不住。学术公信是呼唤不来的,既然专家相对于公众处于事实的强势地位、并靠学术言论获利,就应该对其公共言论承担道德与法律上的相应责任。

 

------------------------------------------

本文地址:http://www.watch-life.net/life-thinking/oppugn-Experts-progress-in-civilization.html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那年今日

2007-02-01 vs2005 工具箱控件消失的解决办法 (4 个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