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申请新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xjb

守规则的怕不守规则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9 17: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把杨大杠头又惹了,让他在这里发表长篇大论[em04][em04][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1 0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是我!
老yang每次都会把道理说的很透!:)如果,你仔细看,长不少见识!

“一个具有农业意识的劳动者从事工业生产,也不能算是工人阶级。他只有在生产中接受更新,具备了纪律性和协作意识,才能够成为工人阶级。”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民阶层"可是占大多数!,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存在,如此以来工业化进程不会很艰巨?

我是否可以认为只有实现的农业的工业化,才可以说我们国家真正工业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1 14: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口”这玩意儿,恐怕大多数国人都认为是个可恨可恶的东西,虽然我们一时还无法抛弃它。
中国确实是一个农业大国,至少是因为我国有八亿农民。但是,就像咱们说“从事工业生产劳动者,也不一定就是工人阶级”一样,具有农业户口的、甚至是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也不一定就不是工人阶级,不一定就没有工人阶级意识。
况且,在中国目前的八亿农民中,曾经、或长期、或经常地脱离农业生产,到城镇去打工的,至少有三亿人。这其中很多人,是参与工业劳动的,在逐步接受工业化的标准和要求。
咱们说的工人阶级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都是工业生产本身的要求,从事工业劳动,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熏陶。这些劳动者给家乡带回的,不仅仅是现钞,更重要的是带回去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意识。

所以,我国农业的工业化,或者说是农村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可能不仅仅是农业自身发展需求所致,而是外来的工业化进程所推动。这样一来,其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加速的,并不简单地受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局限。

我对农村所知有限,切身的了解仅限于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一些地方。据我所知,有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区在农忙时确实已经在进行工业化的协作生产。果园、菜棚、棉花田等经济含量较高的种植园区,已经逐步由“农场”渐渐向“农厂”转化,这些农田逐渐成为工厂的附属种植区。
这与以前有非常大的区别。以前农村主要是以个人和家庭劳动为主的田间劳动,村里就算有村办企业、加工作坊,也只是安排安排“剩余”劳动力,干点小活儿、挣点小钱儿。现在不同了,小加工作坊变成了工厂,农田只是为工厂提供原材料,工业生产变成了龙头,占有指导性地位,产生主要利润和产值。

我想,农业的工业化,并不仅仅是“联合收割机”“联合灌溉”这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虽然这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工业化改变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团体劳动上升为生产生活的主要活动,从而产生工人阶级意识。
工业化将会消减、最终消灭农民阶级,但不是要消灭农民本身。工人阶级具有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是工业化自身的要求,是比个体劳动更先进的团体劳动所产生的自发的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生产活动变得比以前更复杂了,不可能独立完成了,于是协作就成为必须。而为了完成协作生产,就必然产生高度严格的秩序需求,劳动者就必须具备组织纪律性。

在这里说几句题外话:其实这才是西方社会高度重视法制的真正的缘由。正是因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秩序以其“总协调、总标准”的作用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所以在工业化社会中,维护秩序的法制精神才会获得最高的重视,视为国家之本。

在以个体劳动、最多是家庭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中,秩序的作用还不如亲情、宗族的作用大,所以根本不会具有那么高的地位,人们也不会有那么严格的法制意识。历史上的中国,对亲情、宗族的重视远远高于秩序,法制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情与法的权衡、父亲犯法儿子报官是否应惩罚等等,从来不能得到社会法制共识。这在工业化社会中是很简单的,法制高于一切,因为法制是国家之本,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结构基础,而亲情和宗族等仅涉及少数人。

题外话就说到这里。


农村的工业化,可能远比想象的更简单,它只需要将“以个体劳动为主”改变成“以团体劳动为主”就自然会产生和发展。毛的人民公社的失败,仅在于当时生产力的过于落后、不是农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而已。邓小平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这些先富起来的人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现在已经有条件领先进入工业化时代了。
但是中国幅员广阔、条件复杂、差异巨大,发展依然是极不均衡。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使各地农村都全部进入工业化,这显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要有一部分发达的农村地区“先工业化起来”的。

各地发展很不均衡,这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好事,但其实也未必。正是由于这种不均衡,使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流动性、辐射性、多样性,通过不平衡的资源互补达到不平衡的自给自足,这种不平衡的累加,反而形成了一种自调节的动态平衡。这个特点,使毛主席完成了革命事业(根据地),使邓主席有机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特区),也使江主席草创了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等),现在有机会让胡主席也完成一项重大工作了。

这项工作是什么?我想我还没有能力去全面解读和把握。但从现政府工作来看,最简单地说,就是从农村培养健康、识字(即身心健康)的劳动者,大量输出到城市去,在城市完成对他们的工业化教育,同时达到只把老弱妇孺留在土地上的效果,使其在获得外来经济资源(打工收入)支持的情况下,自发地产生团体协作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客观条件。
并且,这种团体协作一旦成为生产力,就产生了可雇用性,这使得农业生产本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业劳动变成了具有现金价值的合同雇佣劳动。这种现象在许多农村都已经普遍出现,一群有组织的劳动者使用如联合收割机之类的机械工具,承包制地完成雇主的生产任务,获得劳动报酬。这种劳动形式,其实已经是一种工业生产,农民是工程发包商,支付货币雇佣承包商,承包商二次发包聘任员工,组织生产任务的落实。这是与农奴、佃户、长工制度截然不同的生产形式,是组织化的工业生产。

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都不会是一个全面工业化的国家,但未必就不是一个工业大国。从特区到经济圈再到大地区性的经济体,工业化将始终是一种辐射式的发展形势,但不一定是以线形的路径发展,不再是按照距离大城市的远近,10公里、20公里、30公里这样的辐射半径展开,而是以劳动者为种子、以农业生产自身需求为动力,全面开花的一种扩散。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就较早进入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基础比较差的地区就需要等待生产力的提高再跟进,以免重犯“人民公社”的错误。同时,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将填补先进地区输出减少留下的空白,成为新的种子。


呵呵,话题好像是越扯越远了。拉拉杂杂的,算是闲聊吧,只是对不起xjb了,把他的帖子弄成了这个样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1 14:30:2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2: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得不感叹杨旭展开讨论的能力,呵呵。

所谓章要有法,可这光有了章法还不行。得有内容,这内容可就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杨旭让人佩服的可能就是这种咱们都没有的“深度”吧。

以前我觉的杨旭发贴子说理,常常很深入,但深入是深入,可他不爱总结观点,得费老半天明白他说什么,呵呵。现在好啊,也用上一些语言称作是细节描写的东西。现在能做到浅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7 08: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在诗外!

以下是引用苏飞在2004-10-23 12:27:31的发言:
所谓章要有法,可这光有了章法还不行。得有内容,这内容可就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杨旭让人佩服的可能就是这种咱们都没有的“深度”吧。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7 1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些问题, 说到底, 还是一个现代化(或工业化)程度和体制的问题.

早十几年前, 在北京大街上两部汽车撞到了一起, 车主不吵个脸红脖子粗才怪, 有点背景的说不不定还要把那拐弯未角的大人物搬出来帮忙摆平(长沙话叫"了难"). 现在呢, 基本都有第三方责任险, 脾气不好的最多凶几句, 三下两下就没事了. 这就是制度的例子. 要是用咱们那万能的辩证法来说事儿, 这玩意也汽车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汽车经济发展了了, 就有了改革制度的要求; 制度改良了, 经济也就上去了.

现代的政治经济, 还有一种博奕的思想在里面, 用体面的话说, 也就是双赢. goolg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几年 google 被D封过N次网, 网页快照也一直不能使用. google 始终不改, 说是什么自由啊,尊重人权啊之类什么的. 最近不也换了种法子, 说什么为了方便中国网民, 为了更好的搜索体验, 对中国网民无法访问的网页不再在搜索结果里列出来. 说白了, 不过是就是配合D的filter而已. 瞧, 现在网页快照也不解禁了? google 的中文广告条也推出了, 亦没见D封这封那的.

乱策一通, xjb莫怪. 反正大伙儿都习惯跑题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8 1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x兄就怕不“乱”,越乱“策”,他越爱看热闹!

经济是基础,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游戏规则,如果规则不尊重规律,必定严重影响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守望轩 ( 湘ICP备1701373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14:21 , Processed in 0.0260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