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申请新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66|回复: 0

奥运会遇到抗议者并不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7 13: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vip.bokee.com/20080403504854.html

北京奥运会采火仪式在希腊举行时,遇到“记者无国界组织”成员的抗议,警方及时控制了事态,仪式按照既定程序完成。此事件在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反响,很多网民充满了斗争意识,强调“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应该严阵以待”。在我看来,这些情绪未免过分紧张。抗议活动在大型国际活动中司空见惯,奥运会也不会因为这一类抗议而受到影响。
  一部奥运史,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欢乐、交流和发展的历史,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它同时也是一部表达抗议的历史。现代奥运会的第2届就遇到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有些国家不顾创设者顾拜旦的坚决反对,派出了女子运动员参赛,打破了古代奥运会对妇女的禁忌。此后奥运会中的抗议或捣乱活动几乎没有间断,大到苏联出兵阿富汗,小到大学生的一个玩笑。1956年,中国政府认为国际奥委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第16届奥运会,以示抗议。1958年,中国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一切联系,直到1979年才恢复。
  前些天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家媒体,也从趣味历史的角度,报道了不少奥运会火炬传递史上的抗议活动。比如悉尼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本国反对奥运会的人士千方百计阻止火炬传递,有的用弓箭远射,有的跑去拦截火炬手,有的要抢去火炬扔进大海。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更有一名叫拉金的大学生和同学开玩笑,弄了个假火炬跑去交给市长,市长接过后已经发表演说时,才发现真正的火炬手正在跑来。这些小“闹剧”并没有影响到这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媒体在回顾时喜闻乐见地称之为“一道奥运风景线”。
  新华社在报道最近这一事件时,没有采用在报道别国抗议活动中使用的“抗议”字眼,而代之以“捣乱”、“闹事”、“笑柄”等词语。其实,所有的抗议活动,在奥运会主办者看来都是捣乱和闹事,但未必是笑柄。从历史上看,有些抗议毫无道理,有些抗议为闹而闹,有些抗议却很有意义,无论哪一种,都会给主办者带来麻烦。毫无疑问,主办者应该安排警力,维持秩序,应对骚乱。抗议活动中使用暴力都涉嫌犯罪,应该严厉制止,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的人质惨案更是遭到全世界的谴责。但是对于更多的非暴力的和平抗议,国际惯例都是宽容对待,理性维持。1956年那个大学生拉金,还得到澳洲人的会心一笑,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选他当上了真正的火炬手。
  不单是奥运会,我们从新闻中还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大型国际活动,比如八国峰会、世贸组织大会、联合国大会等等,都伴随着抗议活动。道理很简单,无论哪国政府,哪个国际组织,都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必然存在反对意见。这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允许这些反对意见表达出来,要么禁止表达。表达意见的人,都希望借助大型活动把声音放大,这是很自然的逻辑。有人说这是西方的“抗议文化”,其实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古代有百姓拦住巡抚的官轿喊冤,现在则有很多人赶在全国“两会”的时候上访。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意见更受重视,还会耍出各种花样来。比如2005年的香港世贸组织大会上,韩国农民跪拜游行,中国媒体都称赞说很有创意。
  宽容对待抗议者不仅是对表达反对意见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培养一个自由的充满活力的环境。2004年初我去雅典旅游时,亲眼看见那里奥运前夕的散漫和无序。当时国际媒体都为它着急,觉得这一届奥运会肯定是办砸了。结果他们忙了一阵,拿出一个举世震惊的开幕式来,成为奥运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认为,这种创造力跟自由散漫的环境是有关联的,整齐划一的文化中只有团体操的优势。
  需要声明的是,我这些意见并不涉及“记者无国界”组织成员的抗议内容。即便我坚决反对他们的抗议主张,我也愿意尊重他们表达抗议的权利。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应该释放出一种自由、和平与宽容的气息,而不是一种紧张、固执而排他的大一统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守望轩 ( 湘ICP备1701373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9 15:59 , Processed in 0.0290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