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申请新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98|回复: 4

许三多:浮躁社会的反义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14: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看《士兵突击》让我体会了一个词汇“钝感力”让我想起另一个词“大智若愚”。
------------------------------------------------

http://news.sina.com.cn/c/2007-11-30/120714422869.shtml

钝感的力量  许三多可能是2007年登上中国杂志封面最多的电视剧人物。在因CPI上涨、房价浮动、股市起落而略显浮躁的中国社会,他的迟钝、缺心眼、一根筋,感召着人们跟现实相悖的内心,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自我反思的契机,是一种钝感的魅力。
  这种钝感的力量,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是快速成功学的反义词、是功利职业伦理的反义词、机会主义的反义词,甚至是这个浮躁社会的反义词。悲观地讲,许三多身上折射出这个物欲时代集体失败主义的情绪,和一种退守人性底线的无奈;乐观地讲,许三多算得上是社会精英与土鳖握手言和的一个征兆。
  文/黄俊杰
  许三多登上一搜索网站LOGO的那一天,中国人似乎感受到了“许三多就是你自己”的温情脉脉。虽然在同一天,他们也承受着股评人笔下“全民大战中石油,场面惊险激烈”的刀光剑影。
  许三多走出了电视剧,进入了娱乐圈,变成了文化现象。士兵们打败了娘娘腔的“男色时代”,戏内许三多让所有男人都变成了他的情人,戏外“许三多后援团”号称“嫁人只嫁许三多”——穿着褶皱修身衫的“许三多”在郑州充当某汽车品牌代言人,表达了看时尚杂志的新想法与拍偶像剧的心愿,还会秀英语:“来是COME去是GO”;八卦的师奶拿梦中情人袁朗的名字来测字占卜;当年在《士兵突击》话剧版《爱尔纳突击》当场记的班长史今终于拥有了他的全国粉丝团。
  这些事儿大家再熟悉不过。在许三多之前,干这事的有易中天、《馒头》、张小凡(《诛仙》主角)、超女,甚至还有芙蓉姐姐。充满钝感的许三多,在缺乏娱乐的11月,适当地刺激了这个步行速度与GDP成正比的社会的神经:
  他是善良幻想与残酷生活的产物,他的故事是一场发生在军营中的角色扮演——正如杨德昌在电影《麻将》里告诉人们的:“现在这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怎么做。”
  他诞生于一部炮灰历险记中,伴随着光棍节、CPI上涨、房价浮动、股市升跌而生,在他身上“意外走红”这词并不适合——毕竟,在这个人人出名5分钟的时代,所有的走红都仿佛源于意外。
  浮躁社会的反义词:假嗨与钝感
  2007年的新年,有一部叫做《假HIGH》的话剧。主角周德宝一生迷糊,却想做点大事情出来;他想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却总是慢那么一小拍。“抽一根烟不叫嗨,抽五包烟、10包叫嗨。”有想法、没办法、赶快地追然后遗憾是他一生的基调,假嗨是他一生的状态。
  “假嗨是一种假惺惺的忘我投入,每个人都在经历假嗨,它的最高潮,与真嗨相比,并无差异。”这是《假HIGH》编剧的话。这部话剧已甚少人提起,总以为自己戴着面具的人们,流行的是一个人在《士兵突击》屏幕前流下感动的眼泪。周德宝的经历和人生都与许三多截然相反:一个生于大户人家,一个出生农村;一个喜欢哲学,一个脑袋秀逗;一个总想尽社会责任,一个无远大理想;一个总是失败,一个最终成功——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是,许三多霸占着中国媒体的封面,周德宝淹没在小众的烟尘之中。他们同样是普通人的代言人,但为什么大家都记住了许三多?
  “对这出戏的火爆,我觉得特别正常。”导演康洪雷的意见是:“许三多像一面镜子,经常照耀着我们那些不能说的东西,照耀着我们身上每个人跟内心相悖的东西。”在现实的世界,也许更多人是周德宝;但在虚拟的感情世界,他们接受的是许三多。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告诫现代人,太敏感易受伤,要修炼迟钝的能力。这本书被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用来建言安倍内阁:钝感虽然让人觉得你迟钝、木讷,却能让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气馁、不受伤,这是成功人士内心深处隐藏的力量。钝感的许三多给了这个假嗨的时代一记耳光:在这个学疯狂英语要集体下跪、看选秀同时奉送评委闹剧、房价上涨和中介公司倒闭同时发生、基民与股民集体繁荣的幸福时代,假嗨是一种状态,而许三多就是它的反义词。他代表的不是单身的小白领,也不是手握多只股票的年轻经理人,而是一个一根筋的农民——或许是这个虚拟角色告诉了我们的另一种“成功学”。
  成功学的反义词:精英与一根筋
  “许三多问:当中石油跌破发行价,当被套牢的前辈全部割肉牺牲,你是否有勇气扛起这面‘蓝筹’的红旗?马小帅答:我是中石油的第500000名股东,当散户仅剩我最后一人,我有勇气扛起‘蓝筹’的红旗!我更有勇气在48元开盘时第一个战死!”
  这是网友最喜欢创作的笑话,同样的题材还有房奴和司法考试。房价和CPI逼着所有人走到成功的高速路上,一个许三多足够为这个社会带来戏剧性。在聪明人社会,大家都在顺时针走,许三多是那只“逆行的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心路成长的历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许三多遇到的问题,所谓的冷漠,所谓的坚硬,所谓的这种现代化,一切扑面而来,你怎么应对那些事情?”康洪雷认为这出戏说出了大家的心事。
  《新周刊》调查了观众的态度。“许三多不是没有才能,他的才能是执着和善良,这是当代人欠缺的,是非常突出的优点。所以他能成功。”广州的平面设计师谭进如是说;“许三多那样的意志,正是这个世界现时最为匮乏的。”在西雅图读书的卢熙如是说。
  看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时候,一般人感情都很复杂:开始不齿许三多,然后想抽他,最后为他哭了。他是一个弱小的符号,所有人都像一个主角,唯独他不是。这让人容易产生共鸣——人人其实都是农民,都从小山沟中拼命往上走,都一样不断面临绝境、接受打击。唯一不同的是,许三多的故事被导演拍成了偶像剧,而大部人仍旧是沉默的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成功是一种毒药,而许三多则是给社会的安慰剂,甚至yao-tou-wan。
  1938年的美国新闻人物榜上的“海洋饼干”马,它身材矮小,膝盖不对称,是缺陷身材的典型,唯一会做的就是转弯时永远不减速,跑到鼻息渗出血来也不停止。同样的赛马还有日本的“春丽”。它们分别成为美国经济大萧条年代和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精神偶像。现在,“逆行的狗”许三多,也要跑过CPI,成为一个急速上行社会的精神符号。
  “有这么多人共鸣,你突然有一个莫大的欣慰,觉得我们社会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冷酷、危险,还是有这么多的民众内心世界充满了善良。他们对于一个本来不是新鲜的主题,那么炽热地去看去评论去流泪,你突然觉得我们兄弟姐妹是非常可爱的。你明天走在街上,你可以坚决告诉别人,不许把烟头扔在地上。你有勇气理直气壮跟他讲,因为你的背后有精神的支撑。”这是最近让康洪雷感觉爽快的事。
  机会主义的反义词:抛弃论与平等论
  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华为7000员工被要求先离职再上岗,为的是让他们不符合年满10年需要签订终身合同的条件。许三多大热的时候,这件事同样也在沸点。这让沉浸在“钢七连”中的人中多少看到了中国职业伦理的残酷——TCL收购汤姆逊因为受制于无法在欧洲妥善安置员工而难以为继,而相对于号称从不炒人的日本企业,号称重视福利的欧洲企业,崇尚多元的美国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而让员工辞职的中国公司,因虚荣或工资就马上跳槽的中国打工族,实在谈不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在一篇《理想与现实之中的差距》的网文中,某网友写道:“《士兵突击》电视剧太富于理想主义,又太现实主义,让人每看一次必有新的体会与思索。说它理想主义,就是说许三多的成功竟然有那么多的机缘巧合,可现实太残酷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机会等着你?从许三多的身上可以折射出现实复杂关系中灰色的真谛。”
  “你说许三多傻,要看从什么角度了。从不会投机取巧、付出多获得少这方面来看,是有点傻。但付出一分努力得到一分收获,这是让人尊敬的。就是这样的人在创造着财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一部分人觉得他们傻,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不是他们傻,是社会变态。”
  这是经济学家易宪容眼中的许三多。他曾说过,中国需要机会平等的制度环境。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里,会导致个人内在潜力不能够发挥或被浪费,财富和机会不平等的巨大鸿沟会浪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减缓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此,在面临个人经济生活权利不断扩张的中国,我们有一个问题:这个社会会不会让老实的许三多们吃亏?在广州,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副主任袁哲一直从事机会平等的研究。他的回答是许三多式的:“越先进的社会,越会保护弱势群体。不能看一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贡献,而赋予他生命的价值。”
  我们都已经忍耐太久。高校扩招,有大学生唯一学会的是在宿舍打拖拉机;在资源紧缺的城市,房价高企让房奴们或拼命或消沉。在内心深处,我们相信精英理论的教育,为了成为精英,不惜离开家乡,从大城市15平方米的出租房开始新生活;但我们亦渴望机会更平等、更人性化的社会环境,渴望即使是许三多也可以成功的社会宽容。与其说许三多具有偶像气质,不如说这是一种社会情绪的爆发。
  11月快结束的时候,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让中方雇员做过一条测试题:如果派你到一个小岛拓荒50年,要从20人中选12人去,你会选择谁?选项有社会新闻记者、19岁营业员、得了关节炎的老奶奶、女权主义者、绿色和平主义者、怀孕的老师、坐轮椅的金融专家、农民、感染了 AIDS的警察、失业的旅行家、时装设计师等。结果,带有中国思维的人们,大多将难民、有关节炎的老奶奶,女权主义者排除在考虑之外——如果许三多在名单中,如果这个名额必须在精英和许三多之间选择,你会选择许三多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丢掉了,许三多没有丢

康洪雷的7个关键词

  许三多照耀着我们那些不能说的东西,照耀着我们身上每个人跟内心相悖的东西——这是导演康洪雷对许三多的理解。

  文/朱慧憬 图/由被访者提供

  导演康洪雷认为《士兵突击》是一部帮助我们每个人认识自己的电视剧,在这个年代,他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认定,才能应对社会和生活。康洪雷认为自己是个怎么样的男人?面对采访提纲上的最后一个问题,他不愿意自己回答。

  康洪雷,37岁第一次独立执导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炮而红,大器晚成。曾经,他在内蒙古电视台做场记,是编外人员……那是他的“许三多”年代。他拒绝回忆那个年代的画面:“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年代,一切刻骨铭心。那些往日的画面就让我能想到——天降大任于斯人……我永远不会忘记我4年没拿工资的场景,不会忘记我8年进不了电视台编制的场景,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我羞辱过我的人。我感激他们,是他们成全了我,如今那些人都是我的好朋友。”

  康洪雷认为艺术最大的功能是诚恳,他对许三多有自己的解读。午夜12点,康洪雷发来这样一条短信:“大家对许三多的质疑,我意料得到。又有几个人能自觉地认识真正的自己呢。”

  许三多“我们对自己以前的内心世界的许三多是一种眷恋,淡忘之后有羞愧和懊恼。”

  戏里面没有人喜欢许三多,可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许三多身上的东西就是他们以前想做的,那些东西,他们都丢掉了,许三多没有丢,他还用这个方式在行走,虽然走得艰难,但是走得非常坦率,这点非常感动他们,让他们觉得惭愧。

  我们为什么要对许三多刻薄,关键是对自己以前的内心世界的“许三多”的一种眷恋,对那些东西被你自己淡忘之后的羞愧和懊恼。你气愤你自己,我为什么丢了“美好”,然后把这种情绪转换到眼前的这个人身上,这也有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

  成功“在这个不快乐的煎熬之中,你没有把你那颗心煎成畸形了,许三多就是这样的。”

  所谓成功,就是你从家门出来之后,要追求的目标。许三多的成功,就是他走上了一条我们认为是一条比他在下榕树村可能更前进的道路。沿袭我们老人的话说,没有人随随便便能成功,你今天的成熟也好,快乐也罢,背后一定有很多不快乐的事情,在这个不快乐的煎熬之中,你没有把你那颗心煎成畸形了,许三多就是这样的。所谓“大风大浪,赤诚之心”。

  我以前说过成功的最后两级台阶绝不是你的知识,也绝不是你的经验,更不是你的人际,这两级台阶一定是你最本我的表达。像许三多那样保有本我的状态是完全放开自己,很难。什么事情不艰难呢,躺着不艰难,泪流满面不艰难,那你还回到童年就可以了,就像婴儿似的,饿了就哭,高兴就笑。你做不到,你是成年人,你有判断自己的能力,你有判断别人的能力,你得往前走,不能因为一些挫折和一些不公,就转身而退吧。

  时代“你的交友方式突然变成以技术层面为主的工业方式了,这是人类最大的可怕。”

  现在这个时代,你说真话人家都认为是假的,你单纯一点人家说你装纯。人与人之间猜疑,防范,互相不相信。你的交友方式突然变成以技术层面为主的工业方式了,你拥抱社会的姿态也有种种可操作的技术手段,人人都是技术人,这是人类最大的可怕。

  道德观、世界观、伦理观,一切都在变化中,好坏没有定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自己心里要有谱,这个有谱不是社会给你的,学校给你的,这是你自己成长过程当中的谱。存在即合理,没错,但是存在的道理你需要能判断对与错。在这样的多元化的年代,如何自处这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历程。

  现实“你把自己的好深深藏在心里面的,藏的时间长是会被淡忘的,就像我们永远不用的C盘。”

  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对我说。你为什么就要看到现实的残酷,难道你只有看到现实的残酷证明你是正确的人,有洞察力的人么?看到社会的问题谁都可以看到,那不是你的本事,如果你要是在我面前夸夸其谈社会的问题,我会笑着看着你,认为你幼稚,而如果你能看到社会真谛,看到人的真诚,看到社会的希望和价值,我就佩服你。我们需要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我愿意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这样的人是可以长久的人。

  如果你没有自觉认识社会的美好、人类的美好、自己的美好,你把自己的好深深藏在心里面的,藏的时间长是会被淡忘的,就像我们永远不用的C盘。

  机会主义者“如果我们年轻人说许三多是机会主义者,那太可怕了。”

  难道你们会认为许三多是大智若愚的大精明,是最大的机会主义者?如果我们知识界这么想,我们年轻人这么想,太可怕了。我们已经分不清起码对错问题。

  一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不需要讨论的,人要有一个基本底线,如果连这个底线在哪里你都迟疑,我不相信你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这样的米饭可以吃,这样的米饭不可以吃,就这样的简单道理难道还要质疑么,这就是所谓的叛逆么,我觉得这个很可怕。

  如果像许三多这样,把所有你们认为不屑一顾的事儿,都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抓着,谁可以做到?我们努力在找我们的伟大事业的时候,再回头看“许三多”已经是参天大树了。人家都在你身后把你吃剩下不要的东西,把你不屑一顾的东西拣起来,这是机会主义吗?我真的是无言以对。

  咱们看一下好莱坞所有的电影,不管是军事片、警匪片、爱情片甚至是情爱片,里面都透着国家、正义。而当我们做这样“正义”的片子的时候,突然有这样的质疑,我们为什么对自己的家园、亲族如此不自信呢?

  钝感力“由于我们的聪明和敏感,我们身上很多东西也注定要流失。”

  许三多身上有钝感力,能让他去躲避一些东西,让他生活得很好。

  钝感力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大家都很敏感,很聪明,这很好,因为社会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但同时由于我们的聪明和敏感,我们身上很多东西也注定要流失,如何取舍是我们自己来判断的。我们在幸福路上奔走的时候,同时也在付出很多代价,这个代价可能别人不知道,你跟别人讲,他只能淡淡一笑,或者作为饭后的谈资,但是对你是切肤之痛。对于那些感受,我们需要迟钝一点,再迟钝一点。

  军人“军人就是在艰苦环境中把生活过下来,没有把那颗心活得心灰意冷。”

  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个性张扬的社会里,军人,那些年轻的军人,在边关哨卡没有人迹的地方生活,服从一个大的铁的纪律,把自己的个性先隐藏下来,甚至克制下来,他们是很伟大的。

  他们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别人为了国家,在几乎不可能生存的地方默默做着一切,你对这样的人,能不钦佩么?这就是我为什么钟爱军事题材的原动力,我想赞美他们。

  你们问我如果这些人复员了,把他们放在一个物质社会里,放在大都市里,他们是否适应?他们能在这种艰苦环境把生活过下来,活出一个真的自我,没有把那颗心活得心灰意冷,我有理由相信,暂时生活不如意,职业的不顺心……对他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宝强:不能人人都是许三多

导语:王宝强变时尚了。他觉得穿贵的衣服和便宜的衣服感觉是不一样的。他开始把“许三多”藏在自己内心里。他带着“许三多”前行,但不想回到过去。

  文/朱慧憬

  11月19日,广州,王宝强照例在忙碌的通告中度过一天。

  那几天,王宝强在广州、郑州两地跑,在拍戏和参加品牌活动之间兜兜转,掐分掐秒,他声音急急的,爱说一句——“排得满满的,实在没时间了”,那几天记者看《士兵突击》,看到剧中,袁朗对一个人驻守军营半年多的许三多说——“我喜欢你这样不焦虑的人”,许三多回报袁朗的是灿烂而淡定的笑容。

  当初王宝强看到《士兵突击》剧本,很想“杀”了编剧,因为他看得特别难受,他很清楚地知道:我就是许三多。“你像许三多么?”记者问他,他的回答是:“这两年很多人讲我各方面都自信了,都会有一些变化,像肯定有像的地方,不像也有不像的地方。”

  “我变时尚了,但穿件破外套还是农民”

  王宝强生长生活在一个与“许三多”家乡一模一样的北方农村,他的经历和许三多很像,一演这个角色他又回到从前了。“我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打不过人家。为什么那些孩子爱打我?我长得就是被欺负的样,没理由。许三多为什么会被人欺负?没有理由,就是老实,不爱讲话。”

  像许三多一样,王宝强也有个倔脾气的父亲,“比如说我想吃什么东西,早上又懒不肯起,就让我妈做,我爸爸在一边看,背后就把我揪起来,最狠的时候拿赶马车的鞭子打。打过之后我恨我爸。不想逃出去,就想打我爸。”

  许三多的父亲希望儿子当兵离开农村,而王宝强就像很多农村娃一样,看了一部《少林寺》就想去练武术,用了当兵、打工、读书之外的另一种方式离开农村。他8岁去少林寺,14岁到北京,做建筑工人、群众演员,然后被导演选中,演《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 演许三多之前,观众说王宝强就是傻根,与许三多比起来,《天下无贼》中的傻根更简单,有的只是善良和单纯,对世界的复杂一无所知。“很多人看《天下无贼》说傻根这个人在生活中怎么活?确实,如果我就是他那样的人怎么在社会上生存?这个社会谁不知道这么乱。我从小就在社会上成长,经历的事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现实中,王宝强当然没有傻根幸运,他记得自己北漂做群众演员的时候,几个人租一个煤厂边的小平房,100块钱一个月,每天累得半死得回家,躺在那里就看着天花板,没人帮不知道该怎么办。“回不了农村了,回去又能怎么样,上学又上不了,跟不上班。家里都知道,我去少林寺,去北京拍电影了,回去怎么面对我的父母。往前走?全是黑暗,看不到光明,完全就是摸索。”他没有选择,他还是选择即便是摸,也要往前走。

  王宝强知道自己和许三多、傻根一样有特“傻”的地方。他在北京七八年,就是不认路,“什么这个环的,那个环的,就把我环晕了。”他跑大商场也会晕,走路走到哪里就会问人。“脑袋里面根本不记东西,想一出就是一出。比如说买衣服老想着衣服,人家脑子里面同时可以装好多事,我装多了要晕。”可是他还是挺爱逛商场的,他爱逛百盛,他知道百盛里面有很多牌子,在那儿他花了几千块给他妈买了一身衣服,“我妈心疼坏了,她也不懂牌子,可是穿上就是好看,我妈妈感觉挺舒服的。”

  如今的王宝强在“武术”、“电影”之后,对“服装”特别感兴趣。那是在“钢七连”呆的副产品,他说一起演戏那几个哥们特别会穿衣服,一个比一个穿得好看。“人靠衣服马靠鞍,今天我在郑州参加活动,很多人说我变得时尚了,我说这个衣服衬的,我穿件破外套你还看我是农民。”许三多认为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儿,如今的王宝强觉得衣服是让他觉得有意思的事儿,他认了死理,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你穿身上穿贵的衣服和便宜的衣服,感觉是不一样的。”

  王宝强记得自己最贵的衣服是在北京买的,一件衣服1200元、一条裤子800元。当时买的时候他可心疼了。他记得第一部电影《盲井》的时候,买了一部二手手机,300元,被三个男人抢了,他就跟他们拼命打,把手机给抢回来,因为300元对他来说很重要。当时王宝强是个北漂的群众演员,运气好那天接到群众演员的活,一天赚钱20元。两百来元他可以花一个多月。

  “不能因为王宝强出来,就认为人人都能做明星”

  王宝强定义的“傻”就是很多事都不知道常理,他知道自己傻。“比如我拍电影,很多人都说根本就不可能,你又不是李连杰,全国冠军,你又不是长相特别帅,有气质,怎么可能呢?但是我去做了,做出来了,他们不信也得相信,现在也没有人讲什么。”一转身,他还是担心那些做群众演员的“许三多”们都那么傻,“我希望他们踏踏实实跑群众戏,喜欢做就做,但是人要理智一点,不能因为王宝强出来,就觉得迷糊,认为人人都能做明星。如果你真的喜欢就去做,如果你30年20年没有出头,也不要怨。”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主持人问王宝强——如果在生活里,你一来就碰到钢七连这些人,你最先憷谁,先躲开?剧中的许三多最初的眼神是害怕的,躲闪的。现实中,王宝强的眼神很冷静,他回答——能憷谁呢,我觉得没什么可憷的。肯定我不会让别人来伤害我,我也不会去伤害别人。那个阶段的王宝强在“许三多”之后,又接了一个大毒枭的新角色,才演完,他已经开始习惯自己就是男一号了。

  王宝强珍惜自己的“许三多”岁月,“社会挺复杂的,人也挺乱的,可演许三多一下子可以把你带进去了,整个人很轻松,一切都挺好。”可他知道他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像“许三多”那样活,“我可以像许三多这样,我儿子不能。我不能让别人欺负我儿子。我那样过来的体会太深了。我的心态是很自卑,我可以去承受那些,可是当父母看儿子这样受委屈的话,肯定受不了。”王宝强清楚地记得才来北京,和城里人说话,人家都是爱搭理不搭理的样子,那样的眼神,他不希望儿子经受。

  王宝强记得自己这辈子吃过最差的一餐饭是在北京跑群众演员的时候,身上没有钱了,一天从早上开始没吃一点东西,到晚上7点的时候自己走回去就着咸菜吃了5个馒头,也不敢喝水,怕噎死。而后来在他印象中,吃得最好的一餐饭是拍完《盲井》去香港领奖,住五星级宾馆,晚宴在宾馆里摆着,从来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那天全摆在那里。那以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自己的这份罪了。

  王宝强把“许三多”藏在自己内心里。他不想回到过去:“现在去想以前的时候会后怕,当时去想不会觉得害怕。”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永远带着“许三多”前行,“即使回到过去,什么都没有的话,我肯定也可以做到。我自身生存能力非常强,我好日子坏日子都可以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三多圈子里的社会人格

《士兵突击》人格分析

  导语:有人说《士兵突击》产生的是兵迷,有人说产生的是兵毒。基本上这是一个自我认识的痛苦过程,你总可以找到一个人,就像你自己。

  文/孙琳琳

  许三多:“在卑微中伟大”的赤子

  “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许三多看起来傻气,但他却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一个人修了一条路、独自看守钢七连、通过严酷选拔成为特种兵……他是忠诚的士兵和朋友,得到身边很多人的帮助,最终成为“兵王”。

  许三多对人一片赤诚,他从不对人耍心眼,也不争强好胜。他不具备任何威胁性,正直、勇敢、善良。所有人都信任他,无条件对他施与援手。相应地,他具有高度的服从性,只要给定目标就能漂亮地完成任务。

  现实版许三多:出身卑微,身无长技,没有野心也没有大机会。纯朴而保守,胜在有定力,肯下苦功夫,不挑剔也不怨天尤人,不骄不躁。现实中他是劳模,是值得信赖的下属和同事,是家庭的定心丸和主力。

  史今:有责任感的集体主义捍卫者

  史今承诺把许三多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他做到了,却牺牲了留在部队的机会。他不抽烟,口袋里却总为好兄弟伍六一准备着一包烟。复员前,他向连长高城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去北京看看。

  许三多最好的运气就是遇到史今。史今是一个极具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的好上司。他性格细腻温柔,有情有义。能理解并包容他人,尤其具备牺牲精神,为信守承诺不惜放弃自己的前途和机会。

  现实版史今:现实中的他是好老师、优秀主管。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人缘极好,善合作,又能独当一面,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号召力。同时得到上司、同事和下属的信赖,起到很强的沟通协调作用,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高城:团队至上的领导者

  在全团16个连长里,高城是最刚烈的一个。他出身将门,是钢七连灵魂。他爱兵如子,史今的复员、伍六一的残废、成才的跳槽让他十分受伤。但许三多的不折不挠感染了他,让他钢七连解散之后继续为部队尽职。

  高城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有大将风范,性格直爽,脾气火爆,只敬佩那些比他更坚强的人。他有很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言行让身边的人心悦诚服。

  现实版高城:公司CEO、总工程师、杂志总编等团队中的高层领导者,有很强的判断力和威信。爱护下属,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善于调动团队斗志和鼓舞士气。

  袁朗:精英中的精英

  有人说袁朗是“近乎完美的军人”。他能用60秒反身组枪,25发全部命中。他带兵的手法近乎残酷但又科学,但在选定了自己的战友之后,他说出了剧中最让人感动的话:“以后要常相守了,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

  袁朗的优越感像坏笑一样时时挂在脸上,成为他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优越感源自他对己苛刻和足够优秀。他了解人性的深度,因此能准确地作出判断。他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正随着经历的丰富不断得到历练。他看重集体的力量,极具团队精神。

  现实版袁朗:接受过海外MBA教育的商业精英、金融专业人士或体制创新者。有学历,有阅历,条件优越,正受到重用和提拔。他不按常理出牌,常是团队革新的秘密武器。

  伍六一:骄傲的自我选择者

  伍六一是最反对许三多留下的人,但他在史今走后仍代替他照顾许三多。他是钢七连锻造出的好兵,也是钢七连存在的有力证明。参加特种兵选拔一条腿受伤残废后,他不接受高城的安置,复员离开军营。

  伍六一是一个听从内心召唤、有主心骨的自我选择者。他放弃投机取巧的机会,选择自我挑战,失败后又放弃别人安排好的退路,自顾自地离开。他重友情、重团队,是一个最堂堂正正做人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看起来比所有人都惨,其实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实版伍六一:现实社会中他能力卓越,是敬业的警察、外科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他有能力,也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他内心骄傲,自尊心强,看待事情相对公正,有自己的判断。

  成才:迷途知返的机会主义者

  成才的口袋里总备着三种烟,10块的红塔山给排长连长,5块的红河给班长班副,2块的春城专门给战友。他是业务尖子,也是钢七连5000个兵里唯一主动跳槽的一个,在特种兵选拔中,他放弃战友独自跑向终点。

  成才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处事圆滑、思维敏捷,总试图通过捷径获取成功。但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人生关口遭遇重大挫折。一切归零之后,他扎扎实实地从最底层做起。他有立得住的真本领,并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这使他最终达成心愿。

  现实版成才:机会主义在社会中并不是贬义词,它是大多数人所信奉的生存之道。成才的心态也是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态。机会主义者的勤奋常有推动事态发展的结果,他通常不会打破竞争规则,利己不损人,但得到成功并非易事。

  吴哲:温和的知识精英

  吴哲的口头禅是“平常心”,但他却十分出色,双学位、外语流利、枪法一流。他是袁朗亲自选定的合作小组的成员,他的智慧与许三多的憨直形成互补。

  吴哲是专业人士,是自信的知识精英。他有学历、有判断、有常识、有目标,但又过于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有书生气和浪漫化的倾向,忽略了现实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现实版吴哲:他是学院派和科研工作者,对人对事态度温和,讲究实证和考据。他通常没有当领导的野心和魄力,但是一个好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对底层了解不够深入。

  齐桓:外冷内热的尽职副手

  齐桓很听袁朗的话,表面上他对参加选拔的士兵像凶神恶煞一样,动不动就要“削”别人的脑袋,被称为“屠夫”。其实私下心肠很好,在许三多杀人受惊之后给了他很多关怀。

  齐桓是令行禁止的最典型代表,也是团队纪律的捍卫者。他对上司的命令心领神会并高度服从,这基于信任,也基于他所接受的专业训练。

  现实版齐桓:最好的副手,财务、后勤工作者。为上司代劳他不方便亲自处理的工作。他的存在是上司的补充和延伸,上司不好出面的事,由他来扮黑脸;上司疏于关注的人,他能代为安抚。

  马班长:失意而颓废的优秀者

  马班长是个老好人,他离开连队时,所有他带过的兵都出来送行。他在与世隔绝的三连5班混日子,打牌输了后,脸上贴着纸条去做饭。

  马班长是曾经的优秀者,但是后来,他带的兵一个一个超越了他,他也成了颓废派。过去有过荣耀和好日子,但都成为记忆,他的优秀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现实版马班长:久不升迁的主任科员、曾经的黑马现在的自暴自弃者、老油条式的中层领导、有想法没办法的折翅老天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个闲人,但也不过分焦虑。他选择自我放逐的方式对待现实中的不如意,但仍对外部世界抱有好感。

  李梦:逃避现实的机会主义者

  “这事儿,绝对不能让你以外的人知道。”李梦自称为梦尔斯泰,他的不能让人知道的事是写出200万字的小说。但1年过去了,他才写了200字的序。后成为团部张干事的助手。

  谁都看得出来李梦是个假文人。这只是他给自己创造的机会,或者说,他希望藉文学爱好者的身份找到上升路径。但他的假是无害的、天真的,也显出对现实的无力感。

  现实版李梦:屡次投稿碰壁的作者、四处抄送方案的策划人、一部分网民。做白日梦,有很高的理想,但眼高手低,没有掌握相应的技能。逃避现实,很难把握真正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士兵突击》人格分析

文/马孔多

  导语:许三多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自我反思的契机,但能否将这种反思付诸实践,却是整个社会的重任。

  虽说把许三多和郭靖、阿甘这些人物形象等而视之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就这几个角色之间所存在的诸多差异,电视剧的有关主创人员也做了所谓澄清。但有一点是无须争论的,那就是他们都是钝感人。

  钝感作为美德?

  几乎没有谁会讨厌许三多,尽管他的性格存在缺陷,但他在道德上无懈可击——不见得有多么完美,但至少没有明显缺陷。而正是这个没有多少缺陷而且同样没有多少本事的人,在一个功利主义时代出乎意料却又必然地取得了成功——这真是太合乎大众的想象和心意了。

  一般来说,我们所能看到的钝感人,几乎都出现在虚构作品之中,而环绕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现实环境,却尽是一些工于心计的功利主义信徒。许三多的被热捧,我觉得十有八九是缘自人们对一种社会稀缺资源的渴求。

  如果仿照当年《阿甘正传》出来时《纽约时报》那样来做一个调查:“你们愿意自己或者你的孩子像许三多那样吗”,我相信80%以上的中国人会给出否定答案——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确保我能获得许三多那样的成功。如果不能,那谁愿意冒那么大的风险?

  真实的情况我认为是这样的,许三多的出现,给了目前这个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准急剧下滑的浮躁人们一次很好的自我反思机会。很多人在反思时发现,许三多身上的钝感力,诸如:迟钝、老实、傻、缺心眼、执着、一根筋,等等,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存在于人性当中,是人性的底色,但是,却在我们很多人奔向成功的精英化道路上,渐渐丢失了。而许三多的出现,唤起了他们重拾这种美德的信念。

  将钝感这种性格特征偷换为一种美德概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惯用伎俩。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看《士兵突击》的过程,事实上是在借助许三多这样一个虚构的钝感人的形象,完成了一次自我道德完美化的精神升华之旅:先被感化,进而觉悟,最后升华。

  其实,中国人的这类道德追问,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游戏,但也有着很明确的功利指向:透过许三多,我们很轻松地完成了一次对现实进行例行的道德审判,并用道德自我纯洁化的做法来证明反思者是那样的人性未泯,而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在现实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因为这种反思而获得一次短暂的喘息和自我调整,也从许三多身上推演出一套可以巧用和优化钝感力的现实生存攻略。

  如同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言,在这个“风险文化”成为主导文化的时代,由计算风险而养成的算计习惯,把人人变成了患有深度强迫症的机会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找工作,要考虑薪水的性价比,交朋友,要考虑对事业发展有帮助,读书,也不能完全忽略对己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好处。当然,我无意对这种至少在现实层面看合情合理的算计横加指责,我知道,任何一种鼓励你去做老实人的说法背后,可能有着很可怕的动机——就像我知道,在许三多面前满含热泪信誓旦旦自我励志的行为背后,其实有极为功利的考量。

  由此,从悲观的角度看,《士兵突击》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集体失败主义的情绪,和一种退守人性底线的无奈;而从乐观的意义上讲,或许许三多算得上是社会精英与土鳖握手言和的一个征兆。今天,真正被许三多这个土鳖打动的人当中,主要还是以城市白领之类的社会精英居多的事实,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钝感作为攻略?

  没错,现在已经有太多的人愿意把许三多的钝感当作一种全新成功攻略来学习和实施——这很符合消费社会的特点:道德转化为谋略,天性变成了算计。

  一直以来,流行成功学售卖的是一种精英逻辑,现在随着许三多的大热而大有向土鳖逻辑转型的趋势。一般而言,许三多的钝感成功学原理是这样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大智若愚,或者,干脆就是以钝感为锐利——在大多数人都像机会主义那样挖空心思向前冲向上爬的时候,一个被甩在后面的傻乎乎的人,在没有任何远大目标同时也没有任何高危风险的情况下,却极有可能成为那些相互厮杀的鹬蚌后面的得利渔翁,类似于粤语俚语里的“扮猪吃老虎”。

  但谁都知道,这种看上去很美的钝感攻略,具有极高的操作难度。因为在人们无法握退与进、钝与锐之间在关键时刻相互转换的微妙尺度的时候,那些似乎是十拿九稳的机会就变成了险象环生的陷阱。

  钝感攻略的补充原则是这样的:必须相信,钝感之人可能真比敏锐的人要活得幸福,但一旦面临具体的现实问题时,千万不要墨守成规,为此所能想到的最佳对策就是尽可能想办法让别人去做许三多,让其他人去做一个傻子,而你自己要保持敏锐——要不被老虎吃掉,你只有比老虎变得更厉害。

  但所有这一切算计都忽略了一点,电视剧中的钝感人许三多从来没有所谓“成功”的价值观,他甚至不知道成功为何物。就算他最后幸运地“成功”了,也从来不会有那种足以令世人骄傲的可怜又可笑的成就感。他不是世俗主流价值观里的人,他是一个因为某种性格“缺陷”而本能地超越了流行价值观的天才。

  显然,已经被纳入流行成功学或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许三多,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许三多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只是由几个有怀旧倾向的文化人塑造的角色,而现实版的许三多却是由我们这个社会塑造的,他已经越来越不像电视剧里的那个虚拟原型了,但在某种意义上却要比原型真实一百倍,当然,也要可怕一百倍。

  所以,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我的想法也就只能是,你是个什么人就做什么人吧,如果你天生是个钝感的人,那么,你也别觉得自己身上那点钝感力就是什么大不了的美德了,别觉得自己可以去做谁的老师或者榜样(一个真正钝感人当然不会这样想),在这样一个浮躁时代里做一个钝感人的确很难,上帝会保佑你的。而如果你天生就是一个比较擅长算计的人,那就认真去算计好了,就算你发现做一个钝感的人有利可图就去猛攻许三多攻略,那也没什么大错,只是,一、别太为难自己,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二、尽量少害人,否则别人会死得很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守望轩 ( 湘ICP备1701373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6 21:53 , Processed in 0.0337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