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 ... ad/5ab46bdf577f09c0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由于其精力的有限性,必须对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取舍,分清主次而避免在一些琐碎的,无关­的主题上消耗太多精力。
但是现在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具有一定侵入性的,比如你订阅的RSS,
邮件列表等,它们会常常通知你:"嘿,伙计,我这里又有新东西了",于是很有可能某个新鲜的主题又勾引起了你求知的欲望。即是这个主题与你的学习,工作,甚至兴­趣一点关系也没有,仅仅是因为"这个东西还蛮有意思,我居然今天才知道,嗯,要学习学习"这个念头就有可能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即使在求知上也是很贪婪的,­一个问题未能完全弄懂总是未免有点意兴阑珊的味道。我的经验是,如果思考一个问题而没有得到结果,那么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大脑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这个问题分­一定的时间片。毫无疑问,这样会干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因为只有专注才能获得最高的效率。如何克制住自己对某些知识主题的求知欲?我想听听各位牛人们的意见。
说到牛人,还是一个问题就正是关于牛人们的,当今的网络时代是牛人横行的时代,而且还是没有最牛只有更牛的时代。可以理解地,牛人总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尊敬,而牛­人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路线也会影响很多人对知识的取舍。但是客观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和知识背景,牛人们的牛知识可能对自己大有裨益,也有可能完全­是琐碎而无用的(只是相对某个个人来说)。那么如何在强大的心理暗示和诱惑--"牛人们的知识是可以让人变牛的知识"--之下,坚持住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路线­?如何增强自己对"牛知识"的抗干扰能力?
我认为吴兄的思考很有道理,这方面的反思也非常有必要。
对此我的观点是:
1. 弄清哪些知识对自己是重要的,分清主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知识都想学,结果精力分散之后,反而每门都深入不了。
2.
弄清为什么某个知识对你来说是不重要的,为什么某个知识又是重要的。这不是一个容易分辨得清楚的问题,要弄清一门知识有没有必要去学,必须首先了解它,而又不能­花太多时间去了解它,否则就等于是学了这门知识了,一个较平衡的办法是从
wikipedia 下手,上面对于知识的本质、结构、要点整理得很清楚,如果一通 review 了之后发现对自己很有价值,便可以深入了解。否则可以扔掉。
3. 的确有这样一种倾向:即牛人推荐的东西,不管对我有没有用都会忍不住瞄上两眼,我也曾是如此;实际上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但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力,­从而能够迅速地判断一门知识的性质,用处(学了之后的收益期望及上下界),所需消耗的时间等,我常用的判断方法就是将知识分成
essential 和 non-essential
(尽管这样的区分有些绝对,但能够对大多数场合作出很好的判断),见这里<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msg/b58e565a216ac388>
*
4. 作为推荐者,应该在推荐的时候给出较详细的理由,让大家可以自行判断对自己是否有价值。
2008/12/18 吴彧文 <atyu...@gmail.com>
>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由于其精力的有限性,必须对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取舍,分清主次而避免在一些琐碎的,无关­的主题上消耗太多精力。
> 但是现在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具有一定侵入性的,比如你订阅的RSS,
> 邮件列表等,它们会常常通知你:"嘿,伙计,我这里又有新东西了",于是很有可能某个新鲜的主题又勾引起了你求知的欲望。即是这个主题与你的学习,工作,甚至兴­趣一点关系也没有,仅仅是因为"这个东西还蛮有意思,我居然今天才知道,嗯,要学习学习"这个念头就有可能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即使在求知上也是很贪婪的,­一个问题未能完全弄懂总是未免有点意兴阑珊的味道。我的经验是,如果思考一个问题而没有得到结果,那么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大脑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这个问题分­一定的时间片。毫无疑问,这样会干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因为只有专注才能获得最高的效率。如何克制住自己对某些知识主题的求知欲?我想听听各位牛人们的意见。
> 说到牛人,还是一个问题就正是关于牛人们的,当今的网络时代是牛人横行的时代,而且还是没有最牛只有更牛的时代。可以理解地,牛人总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尊敬,而牛­人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路线也会影响很多人对知识的取舍。但是客观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和知识背景,牛人们的牛知识可能对自己大有裨益,也有可能完全­是琐碎而无用的(只是相对某个个人来说)。那么如何在强大的心理暗示和诱惑--"牛人们的知识是可以让人变牛的知识"--之下,坚持住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路线­?如何增强自己对"牛知识"的抗干扰能力?
--
刘未鹏(pongba)
Blog|C++的罗浮宫
http://blog.csdn.net/pongba
TopLanguage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
在时间比价充足的情况下,广泛的涉猎,然后根据兴趣选择所需要的方向深入,仅当当前所选依赖其他知识时才主动接触其他知识。
---- 不错的策略。pongpa 的essential 和 non-essential 分类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判定方式。
不过,做出取舍的判定后,也是需要一定的决断力来实施的. 这就靠各人的素质了。
我还是删掉一些订阅源先,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避免 trivial 的知识的干扰。
On Dec 18, 2008 4:30pm, 战斗暴龙 <yoshua.este...@gmail.com> wrote:
> 对于求知欲,我也饱受其苦。
> 自从开始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我发现,我这家伙接触什么就对什么感兴趣,后来则干脆就不主动接触其他东西。
> 仅在当前所学依赖于其他知识时才去接触,而且这些依赖知识也分为"只要会用"和"有必要深入"两种情况。
比如,我喜欢编码,也喜欢接触新的语言,因此深入学习了vim,以使得自己能够按需定制,但是写文档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因此latex就只关注些我需要用到的东­西。
可能是我整个高中都是一个人自学计算机软件的缘故,那时学校也是比较严的,想找个人请教或讨论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知识来源就是月假回家上网买书,寄到学校,­久而久之就行成了"所有资源自含的封闭系统",不喜欢论坛或群之类的东西(我的问题基本都是我自己答的),偶尔看一些牛人的文章,整合到自己的领悟里,整合不了­的不再理会,直到某天突然豁然开朗或彻底想不起来。
由于高中误打误撞积累的广度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现在完全可以自己寻找需要的资源,因此也不大会去关注听其他人推荐的东西。一但没有这些输入的干扰,正常的流程被­干扰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目前我就这一个邮件列表,够了,什么rss,什什某某技术论坛等等全都退了。就象linux安装软件一样,如果用gui工具,会发现­很多稀奇古怪的软件,诱惑就是这么来的,相反如果是用命令行的方式,那基本就只安装自己需要的了。
这个完全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我就不喜欢长时间的专注一项东西,我喜欢这个事情分配5分钟,然后换下一个事情,再下一个事情,如此循环。高中时候生物老师说,一般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只有5分钟,不可能长时间保持;还有居里夫人的故事,她研究间隙是用三角习题来让自己的大脑休息。
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只要定下大框架,在框架范围内的知识是随机访问并学习的,并不在意先后次序;就像造个变形金刚,我不介意是手先造好还是腿先造好。
(所以学院式的教育很不适合我)
我的iGoogle上不停地更新大量rss信息,简单过滤一下,有用的打开看一眼、标记备用,没用的pass。
在这个信息爆炸,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海量信息的时代,不管是大量过滤逐渐积累还是少量接收深入扩展,都无所谓,选择适合自己就是了。就像现代的操作系
统,可以并行执行多任务,也能用同样的资源专注于一项任务,看实际情况。
信息量如此巨大的今天,随意的一google一百度,你所需要的知识便瞬时呈现在眼前,于是出现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取舍地去选择知识的学习?
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基于一个出发点,即:强调知识的"专",而要弱化知识的"宽"。
1)确定(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
2)确定该研究方向所需要的工具
3)确定学习这些工具所需要的知识
4)确定学习3)中的知识的顺序
5)按照4)中的顺序进行学习
6)指导完成1)中的研究方向
7)回到1)
注:研究方向应无大的变动,否则成本将会很高。
而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1)如何确定方向和一个坚持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