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
一部作品包括作品本身与作品的阅读两部分。没有阅读,作品本身意义上的依附便失去了。梵高的画曾经一文不值,而现在却是艺术的珍品,其道理是一样的。
一百名红学家中的八十位说《曹雪芹》是“过街老鼠”与一千名《红楼梦》的读者说“我很感动”,哪一个更有意义呢?
对孙少平的朋友金波来说,《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他的经典。你可以认为《梁祝》超越了莫扎特、肖邦、李云迪是你内心对音乐的景仰。我相信毛泽东的高大总是能压榨出我底下的小来,可是,有两本特殊的集子使我总是对此心存疑惑。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呀?
这种感叹在这个时代仍在继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已被烙上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那世界上最为虚假的广告所卖弄的词语--“做女人挺好”。
经典不一定只存在于北京音乐厅或上海大剧院中,经典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解释,一种自省。当然,北京音乐厅和上海大剧院的门票证明了经典的价值,也证明了这可不是常人可以接受的。
进音乐厅或是大剧院,可能只是为了听那一首《茉莉花》。
不知道王洛宾爱不爱进那音乐厅,也不知道《平凡的世界》是不是一部话剧。
我们可以推测一下,书房与电视对杨旭来说绝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用提那著名的《回家》、《贾宝玉会爱上谁?》,散落论坛各处的批驳性文字与评论性文字就足以证明,这个惊天动地的才子不写文章,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5 13:54: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