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申请新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859|回复: 10

从哪里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9 21: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哪里开始?也许可以从历史开始。

该怎样了解历史呢?知道中国历史的大致年表,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掌握史学的基本观点,并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从而能够理解其中的基本意义。

为此,很早我就想就此问问杨旭。希望他能给一点意见。按杨旭的能力,也许能得到很好的建议。

1、应该读什么书?

2、读谁的书?

杨旭你非常的忙,呵呵。如果没有时间,我不介意你置之不理。

发表于 2004-5-20 07: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总是有进益的,知道的事情多了,自然眼界就开阔。也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毕竟“博古”是为了“通今”嘛。
比如,你看现在的美国像不像昔日的强秦?德法像不像在合纵、英国像不像在连横、西班牙等辈像不像摇摆在合纵连横之间?中国像不像被“中原正统”认为的“荒蛮强悍”之楚?美国的人才都是他国之人也如变法之秦一样,欧共体主席也有点“配六国相印”的意思吧,拉登有没有唱过“风萧萧兮幼发拉底河水寒”?可恨他不撞白宫撞世贸,不但当不起“侠”字,连武德都欠,只落了个恐怖分子的名声。
中国也像楚,被强势文化认为“蛮夷”,也被承认为抗秦的重要力量,而且近来似乎成千上万地在出小屈原——只是投江的不多——只怕小屈原比粽子都多也就不值钱了,人们会把小屈原扔进江里去祭粽子。老屈原毕竟是因为抗秦国策不被采纳才不高兴,不知道小屈原们有什么“国策”。

俄罗斯还有没有可能成霸?大概不会了,春秋五霸都是这样,过气了就是过气了;美国的强盛有没有到顶峰?恐怕还没有,他还可以坐享两三世。



乱说了一大堆,还没有回答你的问题呢。推荐看什么书,嗯,还是《论语》吧。《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在一九七几年的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1: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问吧,会觉着做作。呵呵。

也许书还是应该自己去找,钱穆有一本古体版式的史学大纲(也不大记得清名字)不知道怎么样?是我没说清,呵呵。

《论语》,嗯,什么时候能顺畅的读古文呢?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我觉的孟子的文章才写的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0 11:04: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30 09: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angxu在2004-5-20 7:25:17的发言:
学习总是有进益的,知道的事情多了,自然眼界就开阔。也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毕竟“博古”是为了“通今”嘛。
比如,你看现在的美国像不像昔日的强秦?德法像不像在合纵、英国像不像在连横、西班牙等辈像不像摇摆在合纵连横之间?中国像不像被“中原正统”认为的“荒蛮强悍”之楚?美国的人才都是他国之人也如变法之秦一样,欧共体主席也有点“配六国相印”的意思吧,拉登有没有唱过“风萧萧兮幼发拉底河水寒”?可恨他不撞白宫撞世贸,不但当不起“侠”字,连武德都欠,只落了个恐怖分子的名声。
中国也像楚,被强势文化认为“蛮夷”,也被承认为抗秦的重要力量,而且近来似乎成千上万地在出小屈原——只是投江的不多——只怕小屈原比粽子都多也就不值钱了,人们会把小屈原扔进江里去祭粽子。老屈原毕竟是因为抗秦国策不被采纳才不高兴,不知道小屈原们有什么“国策”。

俄罗斯还有没有可能成霸?大概不会了,春秋五霸都是这样,过气了就是过气了;美国的强盛有没有到顶峰?恐怕还没有,他还可以坐享两三世。



乱说了一大堆,还没有回答你的问题呢。推荐看什么书,嗯,还是《论语》吧。《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在一九七几年的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写的好!

昨天才认真看《论语别裁》,虽说南老先生是老派文人,但写的文章却通俗易懂,趣味盎然!

“学而时习之”的解释,我算开了眼界!嗯,等过些日子,我把看书的心得给大家说说!现在写估计没人看,都时欧洲杯给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 0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也能找到这本书,在亦凡公益图书馆,《论语别裁》

从中摘录watcher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一小段:

    现在这篇《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过
去我们把它圈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这是错误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名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
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
兴的那个“悦”字,是很高兴的。假如这是很正确的注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圣人
了,那我是不佩服的,连大龙峒孔子庙我也不会去了。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
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
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似通非通的,什么道理呢?从一般人到
公务员,凡靠薪水吃饭的,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
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惨’乎。”绝不是不亦乐乎。

    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
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
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
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
做不到。

    根据书上的字面,顺着注释来看,就是这样讲的。所以几百年甚至千多年以来,
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四书反感,过去的读书人也对四书反感。因为它变成了宗教
的教条,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后,就知道孔子真是圣人,一点也
没错。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
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
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
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
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
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
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真人和假人

    讲到作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叫
“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现在指南宫供奉的吕
纯阳叫“吕真人”。如今的人听到“真人”这个名称,就好像带有宗教色彩,相当
于西方的上帝,中国的仙、佛一样。实际上过去道家所谓的“真人”,是指学问道
德到了家的人。与这名词对称的叫假人,假人还是人,不过没有达到作人道德的最
高标准。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在道家就称之为“真人”,孔子认为这就是学,
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
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
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
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
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
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我们平日也有这个经验,比如看到朋友
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听,你心里当然
很难过,最后证明下来,果然你说得对,你固然替他惋惜,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
也会更进一层得到会心的微笑——“说”,不是哈哈大笑。悦者,会心的微笑,有
得于心。

    上面第一点所讲的是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
不是我们今天来读四书就叫做学问,不念四书就不叫做学问,这不是它的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读圣人之书,知周公之礼”,象《论语》这样的典籍,可能需要时间来消化吧。毕竟我们不能比鲁迅,他读一遍《红楼梦》跟我读五遍是不一样的。

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语不上中下(大意),孔子对《诗》的看法,对颜回的钟爱与惋惜,大概我们也能看到这样一位老者的谨谨之貌。

《论语》被《汉书》称为“语言的论纂”,他并不是教条式的叙述,反而会有“逝者如斯夫”这样的慨谓。现代文明才有多久,中国多少年的封建文明都奉他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我还没有完整的读完他,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带着弟子也经受着许多磨难。或许这还不是一种完整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09: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图书馆选了一本尚铖《中国历史纲要》,翻了翻,只是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浏览。

这种浏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冷峻与理性。它涉及到政治体制、财政制度、军事的配给,农商的发展,及外交制度与周边国家的战争。以及人民所遭受到的压迫,大多数的朝代更迭都是因为农民起义才完成社会的变革。

不知道现在的阶级矛盾是否也会发展到过去的那种程度?

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毕竟现在的文明程度要高的多,可能有意识形态的和平演变,但政治上的革命性变革,可能不会再那么剧烈。或许这不是我所能看清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不是可能性比较小,而是没有可能。历史上看,中国农民就没吃饱过,包括什么贞观康乾,现在是中国人唯一一次基本解决温饱的时期。造反是穷苦人没有活路了、是面临死亡时的争个鱼死网破,不造反就是死,才会冒死去造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15: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把搜索给忘了,


——《论语别裁》推荐
   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学复兴大潮中,主讲《论语》者无以计数,而能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这样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地阐释《论语》奥义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论语别裁》"在全盘西化"逆流中能一版再版,风行天下的重要原因。
    南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乐清,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抗战军兴。先生投笔从戎,跃马边陲。尔后先后执教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先生曾于中国传统学术及西学各派作过精深的研究,学术造诣堪称当代第一人,尤其对中西文化交融 厥功至伟,隐开世界新文化之先河,南先生在本书中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书中对《论语》每一段原文均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颇有经史合参的古风,又能使读者于横生的妙趣中体会深邃的蕴意。从而学以至用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论语〉因别裁而生出了新的光辉。正如先生所说,将要帮助那些一般陷入现代社会心理病态的人们求得一个解脱的答案,建立一种卓然不拔、矗立于风雨艰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庶几不负先贤的一片苦心,也不负新旧世纪之交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 15:31: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09: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读<论语别裁>时,翻了先秦历史文字,在那个时代不百家争鸣,好不热闹,为什么到最后,只有“儒家”真正“活”的最好呢?这绝非一人之力,抛开儒学本身的“优点”不说,一定有其他的原因,只是我没有找到原因?

说些题外,我倒是对韩非的“法”也比较有兴趣,但从他诞生起,就没有被重视过!治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重典出击”,没有“法典”从上自下彻底贯彻,是非常可怕的。从来,我们国家,法律都是限民多限官少的,法到了“官”一级,就变成“有法不依”,执法也不严了,我们的国家从古至今都没没一个非常好的执法环境(法制观念)。欣闻,《行政许可法》从7。1开始执行了,这也许是个好的开始,但,让人等的太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守望轩 ( 湘ICP备1701373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8 18:19 , Processed in 0.0703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