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小工具,大钱途

上周,一则小的新闻ShareThis获得1500万美元投资

ShareThis是一个同名的插件项目,在B轮投资中从Draper Fisher Jurvetson获得了1500万美元。这使得该公司募集总金额达到2100万美元,2007年他们获得了A轮投资。

ShareThis插件是一个类似AddThis(国内类似于365网摘、QQ书签等)的收藏插件(演示见官方网站),读者可以通过Email或把文章/帖子收藏到流行的社会型媒体(如Digg,MySpace,Delicious等)来分享。面向网站主的插件支持Wordpress,Blogger,Typepad等平台。同时ShareThis也提供面向一般用户的工具条和浏览器插件。

该公司称使用插件的用户每月超过1亿(浏览量),独立访问者达到2600万。这个项目仅仅启动与2007年11月,这些统计令人震惊,但是ShareThis还没有任何收入,公司CEO Tim Schigel说在08年将着手通过付费服务和广告解决盈利问题,尽管目前仍在摸索中。

Share this 对使用wordpress 再熟悉不过,通过这个插件,你可以把你喜欢的文章收藏才注册的网络书签服务里,比如digg、del.icio.us、Google Bookmarks、Yahoo! My Web、Windows Live等等,也可以通过发email的方式,发给你的朋友一起来看。就这么绿色的小按钮,却是wordpress众多插件中的明星。虽然 ,Share this不只针对wordpress有插件,对于比较流行的Blogger,Typepad等博客平台都有相应的插件,也同样受欢迎。

我想投资人看中Share this ,有以下几点:

1、小巧,方便,实用。但你却可以利用它把文章收藏到自己喜欢的标签服务上,同时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虽然,它本身没有网络书签的功能,但它却可以统一利用各大收藏标签服务,借他人之力为自己所用。而且,各大收藏服务还要讨好它,让它列出自己的标签。

3、在转接收藏服务的同时,也把这些信息存储到自己的服务里了,因为你在使用的Share this 时候会发现,是先访问Share this 的网站,然后跳转到相应的服务网站的,这过程,肯定把需要收藏的文章的地址和标题也存了一份在Share this的网站,这是一种多么好的一举多得的想法。使用Share this的人数众多,收藏的网址也是海量,这是多么优秀的网络资源呀,比什么搜索爬虫去辛苦的爬,来的多容易呀,而且内容优质。

虽然小工具,背后是大的想法,如果实现了大想法,share this就会有大“钱”途.难怪有公司愿意出1500万美元来投资。

share this 背后并没有多么高深的技术,在众多的wordpress插件中,技术含量只能是小菜了,但为什么share this会有人愿意投资呢?简单技术背后的好创意,是它成功的地方。

当然,share this的原版并不完全适合中文的wp用户,有些常用中文的收藏书签服务没有纳入。这也许没考虑中文用户,比较遗憾。

前两天,我把我参考了Share this 的classic 版本,编写了Share This "守望轩"中文版,希望可以方便使用Share this 的中文用户。

延伸阅读:ShareThis以「窄、宽、窄」,12名员工狂募4.5亿资金

这周最震憾美国网络界的应该是这桩投资案,让人安装在浏览器(browser)的小工具「ShareThis」,竟然成功的募到了1500万美元(台币4.5亿)的第二轮资金,资金来自网络界最有影响力的创投之一DFJ等等。令人震憾的,不只是因为这笔资金相当巨大,也是因为,靠,ShareThis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点子与工具,当前只有12位员工,意思是说,每位员工平均有1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要怎么烧这个钱实在难以想像。

于是,就有像这个白痴部落客会作这样的错误评述:「假如你想赚钱的话,赶快做一个很简单的widget,就可以赚到2100万美元!」

我们看到ShareThis的惊人募资,应要思考的是,它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创投不是笨蛋,ShareThis 也不是笨蛋。首先,我们几乎可以确定他们不是旧识,不是因为私交才拿到钱。ShareThis根本不在硅谷,而是从美国内陆的辛辛那提出来的,之前在美国中部取得当地的创投资金,当前的CEO本身就是第一轮的创投业者自己「下海」来做,这位叫做Tim Schigel的网络人,之前曾经帮他的创投准确的投资过Advertising.com,让这家公司顺利的以4.4亿美元卖给AOL。由此可见, ShareThis应该是很有sense的搞。

但,它却又这么简单?简单的「让人看不出价值在哪里」?这就是它厉害的地方了!

ShareThis基本上是做一个可以插在工具栏上面的「小小的绿色按钮」,你可以继续欣赏其他的网站,一站又一站,看到喜欢的,突然想转寄给朋友?只要将那个小按钮轻轻一按,它就可以将当前这一个页面的URL,连同一个简单的网站页面画面,寄到朋友的电子邮件信箱中。

奇怪的是,通常我们做网站,不会做「工具栏」,因为工具栏和网站的收费模式不会差多少,但它的下载机率一定非常低(譬如蛮红的StumbleUpon也只有不到100万次下载),且下载后,虽然永远出现在工具栏上,但使用的机率也不见得会高。不过,ShareThis显然经过设计来克服这些问题。你会发现,一进去ShareThis.com的网站首页,它就先强调「我们只是一个按钮」,它不会叫你先留下email住址或开始注册会员,就先直接要你去选到底要下载IE的还是FF的,按下去,它直接开始下载并安装,然后浏览器上面就多了一个绿色按钮。这时候,你可以点下去,它才叫你注册会员。

开始会员注册后,它也「提醒」你可以下列七个地方「更轻松的分享」,其中四个是四大email:Gmail、Yahoo Mail、AOL Mail、MSN Hotmail,另外两个是二大社群网站MySpace与Facebook(FB可能还在谈,尚未开放),最后一个是AIM。这时候ShareThis鼓动你去填你在外站的使用者名与口令,以后ShareThis就可以直接使用你的外站帐号去寄信或分享。

一切都设置好之后,以后每看到一个好网站,便可分享到下列的社群书签:reddit、digg、del.icio.us、StumbleUpon、 Technorati、Propeller、blinklist、Mixx、newsvine、Google Bookmarks、Yahoo! My Web、Windows Live。当然,最重要的是旁边一个「Send」钮,只要填朋友的email住址,直接就可以寄过去。

那,到底是哪一点,让ShareThis值得2100万美元的投资?Mashable将它很有趣的譬喻为「下一个feedburner」。这两者完全不同,但确实有一个地方一样,就是它抓住了两个要害,Feedburner来说,一边是部落客,一边是使用RSS reader的读者。ShareThis也是,你可以发现,它一边是所有媒体,一边是所有会使用email的人,可发现这两边似乎都比Feedburner更广。ShareThis 只要想办法替换当前我们在新闻、部落格后面常常看到的「Share This」的列单,这个列总是挂满了小小的图(icon),点一下就可以分享到各个书签网站,或寄出email。这间公司有在Mashable下广告,说不定有到办公室去pitch过,我相信,Mashable这个猜测很有可能很「准」。

但,凭一个「更广的Feedburner」就能海取2100万美元?其实,它的CEO其实已经透露「下一步」玄机,他说,他将ShareThis定位成「Copy and Paste」的提供者。这很有趣。它可能到最后将所有的东西做进来。这意思是说,以后它会做到Word、Excel…做到任何的MSN,一开始只是抓网址,后来就变成抓内容。全全部部所有的东西都用这个小小的绿色按钮,单击就可以出去!而这按钮不只掌握了庞大的使用者,也会掌握庞大的「Copy and Paste」信息,譬如,它现在已经为了鼓励部落客们都来每篇文章嵌一个ShareThis的小按钮,对Wordpress部落客提供「分享的数据」,从这个小服务部落客就可以看到,今天这篇文章有几个人帮我们转寄到它处,有几个人又真的点进去阅读。

这,就是让它拿到这么多资金的重要关键。这是一次标准的「窄、宽、窄」创业策略。天啊,很久没在网络上看到「窄、宽、窄」了。

「窄、宽、窄」的意思是,从一个很简单的主题开始,譬如「把文章用email寄给别人」,先站稳了简简单单的第一步(窄),产品也出来了。接下来,慢慢的将周边的东西都慢慢扫进来(宽),一步一步的加料、加合作伙伴,就像龟兔赛跑的乌龟,慢慢做成一个更肥大的产品,到了最后,无论变得多肥大,它还是只推一个产品出去(窄)(也就是那绿色的小小按钮),只是那绿色的小小按钮,变得愈来愈强大,大到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竞争。这个绿色小按钮有什么了不起?一点也没有,但它已经集合这么多东西,量谁都无法与之匹敌了。

接下来,当赚钱也相对容易,email本身还是一个超大的network,所有的email都可以摆广告,也向周边厂商收费(譬如其他toolbar顺着搭载上来,Google最爱这一招)。至于又有谁会想买它?微软,肯定要买的。不然被Google买走,你可以想像后果吗!ShareThis也在赌微软再次白烂,让Google见机赶快买下。我写到这边已经兴奋得不行,创投大概也差不多。

在兴奋中,容我以一句诗来结尾。

网络依然美好,乌龟也能赢得赛跑;「窄、宽、窄」依旧存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地址:http://www.watch-life.net/it-review/share-this-littlewood-tool.html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那年今日

2010-03-23 搜索的江湖 (5 个评论)

2010-03-23 web developer tips (77):在ASP.NET启动启动页面级跟踪 (0 个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