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悦读

有关读书的一些杂思随感。

消失的女性视角

我对女性世界的了解很浅薄


刚看完《看不见的女性》这本书,内心还蛮震撼,在生活中那些我习以为常的事,竟然暗含着对女性不方便和不平等,甚至伤害。女性的权利被被系统性地漠视,完全透明看不见,默认不存在。 在得到app里,贾行家先生在解读这本书的时候说: 被漠视要比被歧视更难过,被歧视是用一套标准来看待我,而被漠视是压根就看不见我,甚至也没打算要看见我。 歧视是显形,很容易抓到它的不合理地方,歧视者会因为被发现而内疚自省,被歧视者会反抗歧视。但漠视是双方都不知道什么被“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地忽略了。 看不到的女性在哪里?被漠视的女性权利在哪里?在作者看来几乎无所不在。 比如办公室或飞机上空调温度,通常男性觉得...... [阅读全文]

雪白山青

读懂女性一生的困境


《如雪如山》是今年我读到的最打动我的一本小说。这本书是7个短篇构成的短篇小说集,7位不同身份和年龄女性的生活片段,7位女性都有相同发音的名字:lili。她们可能是立立、粒粒、沥沥、莉莉、丽丽、栗栗、俪俪。作者通过这个相似名字,隐喻着,虽然每个女性生活经历不一样,但她们却所面对着相似或普遍的生活境遇和生存状况。从这个7位女性极其普通甚至微不足道的生活里,蕴藏着女性一生可能要面对人生困境。 7个故事,就是7段人生。一位大三女学生在春运的回家火车上遭遇性骚扰;一位刚刚工作的女孩,父母离异,却无法融入妈妈的新家,母女关系出现无法弥合的疏离和痛苦;一群互不相识女人,在一家游泳馆捍卫彼此的尊严和权利,还有曾经拥有的光荣和梦想...... [阅读全文]

未来的你

想为未来的你,做些什么呢?


侯小强先生写的书《靠谱》很适合职场人士,无论是职场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也包括职场小白,都可以在这本书的文字里,获得适合自己的职场规则。 侯小强历任新浪副总编辑、起点中文网董事长、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金影科技董事长,这本2023年1月出版的书,讲述他20多年的职场心得。书里总结了132个方法,或者说是132个职场心得,从职场的各个方面给出明确的的建议,比如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职场人?如何去应聘?如何去找到合适的工作?初入职场如何赢得信任?如何和老板谈升值加薪?职场上如何做时间管理? 全方位,无死角讲述各种职场心法,简直就是一个职场万花筒。 当然,这本书更像作者自己的职场心得笔记,里面的很多道理其实你可能都知道,或者...... [阅读全文]

无问对错

在情感的世界里,对错并不那么分明。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是我读的第二本李松蔚先生写的书,上一本《5%的改变》就让我获益匪浅。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家庭伦理关系的书,作者觉得家庭里不应该有太多的说教,过于强调对错,过分明辨是非,比起感情,对错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有些人把自己的问题,都归结到原生的家庭这一个原因,是一种偷懒思考,是一种逃避的借口, 1.可以表达自己的悲伤,是一种幸运。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 [阅读全文]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爱是值得去终生学习和实践的课题,值得付出努力和真诚。


标题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的书名:《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这个标题可能让人觉得本心灵鸡汤的书,其实不然,这是一本从社会学角度来讨论爱情、婚姻、家庭的书。看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着女儿也慢慢长成大姑娘了,说不定哪天就要问我有关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了。刚好前几天在得到App上听到这本书,觉得从一个社会学角度来思考这些,给我不少启发。 作者沈奕斐女士,是在两性关系、家庭社会学领域有超过二十年研究的学者,造诣非浅。在2020年的时候,她开设一门网络课:社会学爱情思维课,获得无数好评。本书就是这门课程整理而成的。我想有一天,我女儿到了合适的年龄,我要推荐这本书给她看看,希望可以帮助她顺利走过青春年华。 1.为什么在今天爱情...... [阅读全文]

吾生有涯书无涯

读书,感受小欢喜


今天是读书日,简单回顾下过去一年读书的感想。 1. 好书很多,不再有博览群书的妄念,妄念会徒增烦恼,读了一本感受一本欢喜,就好。 2. 生命有限,一生其实所知浅薄,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无知,吾生有涯知无涯。 3.去年读书日立了一个flag:每周读一本书。这个没做到,高估自己的阅读速度,只读了23本书,还没有达到目标的一半,读书笔记写了15篇,没有做到每本都写,以后要做到每读一本就写一些文字,不是书评,就是读完后的个人思考。只读书不整理思想,没有输出,容易遗忘。 过去一年,读书的思考笔记如下: 1)24个悦读的视角 ...... [阅读全文]

大医仁心

在一行行文字里,一个个故事里,穿越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最近刚读完马伯庸的《大医》(两部:破晓篇和日出篇),喜欢马先生这种写历史小说的方式:在宏大历史背景下,描绘普通人物的故事,写普通人悲欢离合的人生,讲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让历史变得鲜活,真实,无比生动,让人仿佛就置身那个动荡而激情的年代。 马先生说,这是一种三明治式的写法: 三明治是上下两层加中间一层,我觉得上面一层,是大的史实,我坚持一种“大事不虚”的原则,就是所有的大事情、大人物,包括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去改变他,也不去扭曲他的形象,尽量呈现出一种最真实的状态。 最底层我们要讲到生活细节,比如当时的人怎么样吃喝玩乐?怎么样衣食住...... [阅读全文]

历史的细节

风起于青萍之末,见微知著,从细节里去观察历史,是一个很错的视角。


前些日子追了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只有14集,节奏很紧凑,故事很生动,悬疑感拉满,对历史悬疑剧感兴趣的朋友推荐看看。 此剧是马伯庸同名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改编,于是找来小说原书看了,书里的故事比剧集更精彩,更震撼,在历史的深邃处,隐藏了这么多的细节。 对历史的探究,马伯庸先生的眼光很独到,万历年间一件小事,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深刻的价值:徽州的一名小吏,在县里税粮账册里发现了一处疑点,结果引发了震动朝野的官场动荡和地方民变;这件小事改变那么多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他们不是我们历...... [阅读全文]

人生如闪电

相对于宇宙的历史,人一生的时间,如闪电般短暂,刹那间光辉的瞬间。


相对于宇宙的历史,人一生的时间,如闪电般,刹那间光辉的瞬间。 最近刚刚看完刘慈欣的小说:《球状闪电》,虽然无法与《三体》这样的鸿篇巨制媲美,但依然发人深省,作者从一个微观粒子的角度,去思考生命和灵魂,给我启发和慰藉。在小说里,我们这个世界,不但存在一个个活生生、可以触摸的“宏观”的人,还存在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微观的量子态的人,而且他们也有人的灵魂和意识,只是我们无法感知到。 小说中的科学家丁仪这样看待生命: 我所研究的东西,尺度要么在十的负三十次方厘米以下,要么在一百亿光年以上,在这两个尺度上,地球和人类都微不足道.....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生命这种物质运动形式,与其他的物质运动相比并没有更高的含义,从生命中你找不到新的物理规律,所以从我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死...... [阅读全文]

睡个好觉

睡个好觉,做个好梦。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推荐一本书-《睡眠公式》。 一直都觉得睡眠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年轻的时候,一觉睡到天亮,极少失眠,觉得睡觉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啥烦恼事一觉醒来就不是问题了; 常常在周末或休息日睡懒觉,可以睡到中午,那时候和爸爸妈妈住一起,被爸爸妈妈喊很多次才会起床。现在渐渐步入老年,再也无法享受那种睡懒觉的惬意感了,时常早醒,就再也睡不着了,爸爸妈妈都离开了我,再也没人喊我起床了,怀念那些被爸爸妈妈唤醒的岁月。 现在轮到我,经常喊我女儿起床了,还要小心她的起床气。 :-) 除了年龄的原因,影响我睡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焦虑。我不是那种天生乐观的人,比较容易陷入焦虑...... [阅读全文]

仰望星空

地球以外的星空很灿烂,当我困在焦虑里的时候,偶尔去仰望星空,或许感觉一切都是杞人忧天。


前两天,我终于把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看完了,三本书,大部头,鸿篇巨制;好久没看这样长篇的小说了,断断续续,每天看一点,最后累计花了6个多小时。 书虽然看完了,不过书里包含的内容和思想太庞大了,我没有能力写出一篇思路清晰书评,表达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这里只是简单说说我的几点思考。 1、人类命运应该交由谁来决定?少数人?多数人共识?我们每一个自我?这是一个比较宏大的社会哲学问题。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不一样,罗辑有罗辑的选择,程心有程心的犹豫,叶文洁有叶文洁的执念,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是否有权利代替人类来做决定?如何避免像叶文洁这样掌握着决定地球未来的科学妄人,因为自己的怨念毁了人类的未来? 2、刘慈欣用极其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人类的未来,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性本质并...... [阅读全文]

改变从5%的行动开始

5%的改变,生活就有了新的可能。


你是否这样一种困扰: 长期处于某种的状态无法自拔,比如长期的拖延;比如做什么都没激情长期躺平,但内心又充满焦虑;比如害怕社交,总喜欢躲在某个安静的角落.... 仿佛进入了某种死循环里,走不出来,苦苦挣扎,却又没勇气迈出第一步,那这本心理学家李松蔚写的《5%的改变》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在得到APP里我听过李松蔚老师的课程《跟李松蔚学心理咨询》,我学习这个课程初衷并不是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只是想通过这个课程去了解,站在一个咨询师的角度去了解心理学: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思考的?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帮助来访者的? 通过这...... [阅读全文]

从文明史角度看当今中美关系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价值投资


刚刚看完著名投资人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论述有关文明、现代化和中国,第二部分是讲述对于现在及将来如何在中国进行价值投资。 对于上篇的部分是作者对于人类文明和现代化发展的思考,作者把人类的文明史分成了三个阶段:狩猎采集文明(1.0版)、农业文明(2.0版)和科技文明(3.0版) ;而目前的中国处于农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中间状态(2.5版本)。虽然这样的划分有些简单化,不过也算是比较简约的概括,不会陷入过于琐碎的历史和文明的细节里,从宏观的角度上说清楚了文明的历史脉络。 对于下篇讲述价值投资与中国,我个人觉得是最值得一读的...... [阅读全文]

科学记忆

学习如何科学地去记忆


日本脑科学研究者池谷裕二这本《考试脑科学》主要探讨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本书最早的版本叫《高中生学习法》,然后不断修订,在日本畅销十余年。科学地记忆对学业考试来说有很大的意义。虽然是有关记忆的科普书,但读起来并不乏味,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大脑的运作和记忆的原理。 1.如何才能够记住所学的知识呢? 这恐怕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问题。记忆分短期和长期,大脑的海马体负责审核信息从短期记忆库进入长期记忆库。 海马体的审查标准是“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 但我们的大脑不擅长“记忆”,更擅长“忘...... [阅读全文]

经济学的智慧

感悟经济学的智慧,感受经济学思维的乐趣。


如果让我推荐一本经济学入门的书籍,我推荐这本《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经济学的智慧,你可以感受到经济学思维的乐趣。 在看这本《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之前,我从来没有系统而全面了解过有关经济学的知识,总觉得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似乎离我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我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和“经济”打交道了,“经济”已全方位地渗透在周遭生活每一个角落。 虽然这本讲义是本500多页的大部头,不过读起来并不枯燥,薛兆丰老师把经济学的原理讲得通俗有趣而又不失专业性。用生动的案例来解释每个经济学知识点原理;甚至都不拘泥某一派经济学理论,反而把各家学派的观点都摆出来,一一分析,从各个经济学派的视角来分析一个经济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