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九):独立与自尊

滢滢:
你又有一周没看见爸爸了。昨天,你看见爸爸,仔细看了好久才认出爸爸,哈哈哈,也难怪,爸爸前几天剪了头发,好短的小平头,我的小宝贝都快认不出我了。时间过的真快,你从小小小姑娘现在变成小小姑娘了,也越来越淘气了。每个周末,爸爸去看你的时候,你都会比爸爸不在你身边的时候更“娇”了。嗯,想想,爸爸是不是有点太宠你了。
今天爸爸想和说说你现在还不懂的两个词:独立,自尊。我希望将来你长大了看爸爸的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明白爸爸的心意。
为什么会想起这两个词呢?源于最近爸爸看了两篇文章,让我重新对这两个词有些思考。
第一篇文章叫《望子成龙》,其中有段话让我思考了很久:

身为家长,我们拥有无限的权威。是我们给了孩子生活的第一印象,我们给了他们一个微型宇宙,在这个宇宙里,我们既是法官,同时又是警察。因为这个原因,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很容易就变成杜威所描述的那种“利用孩子孤立无助的艺术”。家长们很容易就给孩子们制订了一个无形的合同,孩子们则按照这个合同进行表演,家长们则进行相应的表扬和赞许。像萨特一样,他们可以学会让别人惊奇的技能,这些都是由家长们所选择的技能。他们学会了顺从和如何取悦于人,而不是去生活中探险。这样做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教育或求职方面的失败,这样做的危险是,虽然孩子们可以在学校或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他们一生都将屈从于家长、老师或是配偶的想法。他们可以取得各种各样让人羡慕的成就,可是他们却始终渴望别人的认可、表扬和掌声。他们将失去萨特花了整整一辈子来寻求(却没能得到)的东西:真正的自由,那种勇敢地独立创造自己生活的能力。

利用孩子孤立无助的艺术”,这样一句话尤其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想我会牢牢记住这句话。
你是我的,但不是我的附属品,你只是在最初的人生成长阶段,会依赖爸爸、妈妈的帮助,爸爸、妈妈给予你的抚养和教育,不应该影响你独立成长的过程,甚至,爸爸、妈妈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将来你需要自己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生活,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很多很多.....你不应该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甚至不必为了取悦父母而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乖”孩子,人首先不是为了悦人而活着,悦己后如能悦人,那是最好.你要活在自己的快乐里,活出自己的精彩,当然,前提是你不能伤害他人

另一篇是《所谓残酷的青春,并不是一场浪漫的电影》看到下面这段话,我觉得有些忧虑。

大人们有时候总会一厢情愿的把校园想象成一邦净土,但学校从来是一个浓缩的社会,甚至是更残酷的社会,每一个班级,都有它自己的社会结构,从老师,到学生,每个在这个社会结构里都有它自己扮演的角色。各有各的不同。有的老师是绝对权威,有的老师是个傀儡,有的学生会跟着老师当靠山,有的学生占了山头,自立为王,有的学生在班级里好像非主流的边缘人,老是像空气一样让人想不起它的存在,有的学生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有的学生处于被所有人排挤,欺负的地位。这个关系是怎么形成的,很难用一句两句话来说清楚,但是我所知道的是,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他的班级,同学,朋友就是他最主要的生存环境,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学会适者生存,他们很多人的方法并不对,但是没有人教过他们,而这也往往是他们唯一能够保护自己的方法。

还有另一段:

我常常会看到对自己孩子,对学校的环境过分想当然的家长被当头一棒,而那些孩子一旦出错,就只知道一味指责谩骂他们的大人们,他们除了骂人和羞辱这些孩子,他们什么也不能为这些孩子做,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只想告诉他们,少年世界这些残酷的事,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当年没有视频这类东西,但并不等于他们不存在。

这些文字都让我不忍读下去。我离开校园已经13年了,我不知道现在校园会如此的“残酷”。我不免为你的将来有些担忧,我甚至不知道将来我如何教你来面对这些“残酷”。当然,残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所措,可怕的是你选择错误的方式。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有些做人的原则是永不褪色的,比如:独立而有尊严的去生活,比如自信而乐观的人生信念。一个人很有尊严的活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也许贫穷,也许平凡,也许甚至活得在别人看来那么卑微而不足道,但我希望你依然高傲而自信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爸爸将来不会给你很多的物质财富,但爸爸希望将来会教你(当然也是教自己)如何去快乐地生活。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致女儿(九):独立与自尊》有2个想法

  1. shiyu30

    最近看到一篇生女儿是招商银行 生儿子是建设银行 生两个儿子是农业银行生两个女儿是浦发银行 您前景光明 (*^__^*)…嘻嘻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