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让女儿读《弟子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弟子规》成为很多父母给孩子的启蒙读物之一。我不让女儿读《弟子规》,在我看来这本读物对孩子来说没有价值,反而会把对孩子的教育引向歧途。

1.《弟子规》适合做幼教读物吗?

在读了《弟子规》的相关的文字以后,我心中充满着疑虑,书里面充斥着大量对弟子和晚辈(主要是旧时代父权等级下的晚辈、弟子、学生等等)种种的“行为规范”,这样那样规则真的对孩子成长有用吗?这里面的规则要求孩子和晚辈对父母言听计从,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就好;无论父母或者长辈说什么都要遵从,无论对还是错;规则已经立好了,不要有异议和疑虑,只需遵从。书里包含着大量愚忠愚孝的陈腐思想,在不少父母那里得到认同,让我非常吃惊和诧异。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就是一个没有独立思考、缺乏自主、对尊长唯命是从的孩子么?在这个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文明社会里,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逆流。这么一本充满着奴性和严重不尊重个人权利的读物为什么会如此流行?在网上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弟子规》的传播是场骗局?,这篇文章比较深入阐述了《弟子规》流行的原因,也对这本书给出了评价:

传统蒙学是非常丰富的,《弟子规》顶多属于其中“伦理类”文本里的一小部分,而且是不大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以为“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把一千多字的《弟子规》读个五百遍一千遍的话,不要说不能培养一个合格的现代儿童,也远远不够培养一个合格的古代儿童。这样的小孩就是放到古代,也是一个只会复述一些僵化的道理,而不知道自然知识、生活常识、不会讲故事,不懂得鉴赏诗歌,没有用处,没有趣味的人。他在古代也不会受欢迎的。

《人民日报》有篇批判文章-《“跪拜式”尊孔: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这样写到:“一些家长让孩子背诵《弟子规》等所谓传统开蒙读物,却不知道其中包含了一些培养奴性、罔顾人权的内容......一味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有害无益”。
弟子规林妙可着汉服携北京小学生朗读《弟子规》

我相信每个接受过现代化教育,有着独立思考的父母都不会把《弟子规》的“规范”作为孩子学习的典范,让孩子去研习,去模仿。

2.儿童真的需要国学教育吗?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义“国学”?这个我是外行,查询网络资料,通用的说法是古代的经史子集。但时常有父母在微信圈和朋友圈里贴出所谓国学的书,并不是通常定义的经史子集,而是诸如《弟子规》、《三字经》和《二十四孝》这类读物。先不说这些是不是真正的经典读物,我想问这些父母,你们自己认真看过这些书吗?你们自己可以做到书里面的规则么?甚至,有的学校在课外还开设了幼教国学班,穿汉服,读的也是这一类的书,按我的理解,这些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经典,只是一些在民间流传很广的通俗读物而已。对这些所谓“国学”的学习,我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甚至有点反感。孩子们被这些“伪国学”的书籍给误导和灌输,无疑是一种精神桎梏,甚至残害。做父母最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做不到的事去要求孩子。那么古代的那些优秀经史子集,是不是适合孩子去读呢?这个就仁者见仁了,我的看法是:暂缓去读经史子集。那些晦涩的文言文,不要说儿童无法理解,就算一个完整接受了学校教育的成年人,也未必真正的理解,勉强让孩子读,就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了,有什么意义?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语文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很初级的阶段,能阅读通俗简单的文字,理解浅显的道理,获得简单的阅读快乐,能把文字写通顺,把事情讲清楚,能把景物描绘得很生动,就是不低的要求了。如果我的女儿再大一些,比如上了初中、高中,将来对这些经史子集感兴趣,我会鼓励她去读。

3.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传统文化?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大赛,作为一个节目,无疑收视率与影响是成功的,作为一个中学生,武艺姝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的内心对这个节目总有些感觉不好,因为这样的比赛让诗词欣赏变得功利,变成了紧张刺激和成王败寇的游戏,不再有那种舒缓、优美的宁静,让诗词变得支离破碎,意境全无,让诗词的吟唱变成了剑拔弩张的记忆力竞赛游戏。这也是我不喜欢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感觉:过于注重记忆,而忽略那种自然而然的诗意之美。诗词的欣赏不在于你能记忆多少诗词,重要的是你能从这些优美的诗词里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很多小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都会被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教一些诗词,背诗词也常常被当作孩子常规表演节目,用于博取父母亲朋的喜爱,可很多时候在孩子头脑里,只会背不知所云的诗句,对诗句的美毫无体会。

我个人觉得: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历史)可以稍稍地学习。学习的内容一定要精选,最好是简单、易懂的。我需要强调是“稍稍”,就是浅显地学习,简单了解,入门即可,而不是大量地精学细读,不需要,也基本做不到,因为难度太大,这些古文化(历史)的年代离现在孩子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也不是大量地重复背诵或诵读,枯燥无味,所得甚少。儿童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实践都比较短,知识的积累也浅,无法很深入的理解这些传统文化;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关注是现代文明,用现代文明所创造的知识与科学,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古代的传统文化(历史)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必然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比如古诗词,是古人用古代的语言去描绘古代生活和事物,抒发古人的情感,但这些古诗词无法描述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思考;在情感的层面,古人和现代人有很多相通之处,古诗词是现代人了解古人情怀的一座桥梁,但这座桥梁不是一个让现代人走向未来文明的桥梁;古诗词是了解古代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最终目的不是要回到古代的生活,也不是模仿,而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因此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孩子,为了成长,比学习古代文化更重要是学习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

阅读对于我而言,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阅读面尽量的扩大和广泛,兼容并蓄,博采众长,重点关注现代社会的新观察和新思考。对于我女儿,我希望她通过阅读各种优秀的读物,获取文化的滋养,获得人生的真知,给心灵插上自由的翅膀,尽情翱翔,而不是让所谓的“规则”来束缚她的思想和未来。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我不让女儿读《弟子规》》有8个想法

  1. 缙哥哥

    读书要取其精华,任何一本书都有它值得学习的地方,多少而已。不能因为某些观点不认同,或者某些观点落后就去反对,人生无一时不学,无一物不学,无一事不学。弟子规能流传至今,其中好的部分不言而喻,望辨之!

    回复
  2. 陆嘉文

    感觉现在家长大多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就比如我把, 我读书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老实的人,但是就是因为我学习成绩下降,然后家长们就认为我是是一给坏孩子,什么再学校打架,上网看A片啊,上网玩游戏啊赌博啊,其实这些都很少干,网络游戏我大学都没玩过,全部都往我身上按,几年下来我到成了他们的眼里的坏孩子,
    而且每次他们对我教育的时候都是那种语重心肠对我说别上网打游戏,要努力学习,我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想吐,
    听到就烦,我不听就说我是一个没教养的人,真实无语啊

    回复
    1. xjb 文章作者

      家长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最终是父母对孩子负责而不是老师。

      回复

回复 Teddy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