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厌女”被看见

“厌女”这个词,是我看了日本当代著名社会学学者上野千鹤子的书《厌女》,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和了解。我看的这个版本是2023年的增订版,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8年前的2015年。

“厌女”一词,最早来源于19世纪美国学者伊芙·赛吉维克对英国文学的研究,但真正把这个概念推广出来并为大众知晓的人,是上野千鹤子。那什么是“厌女”呢,作者这样定义的:厌女就是对女性蔑视。

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作者用十八个章节的内容,阐述“厌女”是结构性、社会性的问题,回答了为什么有的男人喜欢女人,却又厌女;女人,明明是女人,为什么也会厌女呢?同时,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分析了各种厌女症,比如“喜欢女人的男人的厌女症”,“儿童性侵犯者的厌女症”,“近代的厌女症”,“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虽然这些厌女症分析都是结合日本社会的现状,但我觉得也存在于中国社会,生活中,我们多少人自觉或不自觉的被代入厌女症而不自知。

正如作家贾行家评论到一样:

厌女不只是字面上的厌恶女性,更是把女性客体化,发明出一套支配和束缚的标准,比如因为你是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女孩子,那你就必须要看起来怎么样,不能去做什么,不能穿成什么样子出门……厌女的未必只有男人,也包括了相当多的女人。我观察,厌女的女人伤害起女人来,那手段是更精准,态度是更专注的。厌女者对于自身的危害是因为异化了别人而异化了自己,或者是先异化自己再去异化别人。在一个不拿女人当人的地方,男人也不会像人的样子。

厌女症是如何产生的?作者认为是男权社会导致的,然后通过父母的教导传递给下一代。比如重男轻女,也是一种厌女的表现。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权视角的社会,性别歧视无孔不入。让女人“成为女人”的,是男人;证明一个女人“成了女人”的,也是男人。

正如作者所说:

在性别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深植于核心位置的,便是厌女症。在这个秩序之下,无论男女,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厌女症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之中,如同物体的重力一般,因为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很多人(包括我)不自知,都或多或少有这个病症。这本书的文字,让我警醒,让我对女性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女性主义是为了让女性更好的接纳自己,而不是成为男人,抹杀女性特征。

这本书让“厌女”越来越清晰可见,也让“女性主义”越来越清晰可见。读这本书过程,感受并不愉悦,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太难了,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说心里话,看这本书的初衷,我是有私心的,就是想了解一些女性主义的思想,将来给我女儿一些指导,并非是用来检讨自身,但看完书后,我发现自身也有不少厌女症状而不自知,惭愧。

我希望,我每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厌女症,都能觉醒。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那年今日

2017-06-15 利用WordPress REST API 开发微信小程序从入门到放弃 (106 个评论)

2008-06-15 父亲不需要节日(1) (7 个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