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悦读

有关读书的一些杂思随感。

少年的烦恼

少年的烦恼,不单单是少年的,也是父母的。


最近看完连岳写的两本少年读者问答集《少年问答》,感觉挺有意思,给我不少的启发。从一年级的儿童,到大学毕业的学子,各有各的烦恼,对于这些烦恼,连岳先生的回答很接地气,直截了当,不讲大道理,就直接给出他的解决方案,方法可能不见得适合所有少年,不过大方向和思路值得借鉴。 成绩不好一点也不酷。大多数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大多数生活不理想的人,都有相似的三部曲:放纵、懊悔、放纵 学习成绩,是所有孩子都关注的问题,哪怕是成绩差的孩子,也是很在意学习成绩的,哪怕表面上看上去他们表现得无所谓,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可以好一点。除了少数的天才,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是自我管理做得还不错的孩子,并能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来学习,该预习预习,该上课上课...... [阅读全文]

听书

我很享受这段听书的时光。


在得到APP上订阅了两年的听书栏目,在我看来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投入。 从去年2021年9月初开始,截止到今天(2022年7月1日)我一共听了1126本书。书籍涉及科技、科幻、社会、职业发展、文化、历史,甚至宗教,五花八门。有些书,可能在我有生之年,没有时间去读,或一辈子没机会遇到,但我通过这个方式我知道一本书在哪里,曾经存在过,我轻轻地简单“翻阅”过它。 目前得到APP听书,是有人把书的精华内容或读书感想写出来后读出来。听完一本书后,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如果想深入了解,就去下单买一本全书看看,不啻为一种选书的方法。 未来,书被全文读出来,供人听读,这种听书的方式会不会成为一种比较流行“阅读”的方式,值得我期待。比如在等人的时候,比如在忙家务,在劳动的时候,在开车的时候,在所有一心可以两用...... [阅读全文]

园丁式教育

在我看来,园丁式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自尊自爱自立,也尊重他人;积极乐观去奋斗,努力向上成长;做一个有责任感和独立担当的人。


《园丁与木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育儿读物,是一本比较偏向心理学和进化学的专业书。书里不涉及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没有具体告诉父母如何具体做一个“园丁”,比如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培养孩子?这些通通都没有讲;全书通过发展心理学、进化论、脑科学等多个角度,论述了一个孩子成长规律,试图让每个父母了解一个观念:父母对孩子的一生其实影响有限,而这些“有限影响”很可能还是阻碍? 作者开篇说:“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其生活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 .... 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是为了改变我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他...... [阅读全文]

绚烂的美国梦

所有伟大的小说,最终都会指向一个方向,繁华落尽,一场虚无。


昨天读完了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小说,是美国大学和中学英文课的必读书,现在是家喻户晓的美国经典文学经典了,小说出版后,很多次搬上了银幕,可见这个小说在欧美国家是多么出名。 村上春树这样评价小说:“作为小说家,我把它看作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是看清自己位置的一件标志,然后有时叹息,有时又全身紧张,就好像命中注定一样始终牵扯着我。说是不可思议也行,但如果小说里没有了不可思议,又有谁去读小说呢?” 我买的版本是著名翻译家巫宁坤先生翻译的版本,当时还买了本英文原版...... [阅读全文]

刑法的立法精神浅思

刑法是道德伦理的最低要求,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最低的不要突破的底线。但如果只按这个要求去做人,其实是远远不够,遵从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公共道德,是作为社会人更高的追求。


最近看了两本法律书:罗翔写的《刑法学讲义》和《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看这两本书的缘起,是去年在Bilibili上看到罗老师刑法课视频,在视频里他讲的案例幽默风趣,让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于是,就买了他写的两本书,让自己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罗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的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他的刑法课视频在网络上爆红,号称“千军万马追罗翔法考”。他的视频里不少案例分析,都写在这两本书里,可以说这两本书系统阐述了罗翔老师对刑法立法精神的深刻思考。 ...... [阅读全文]

小说家的心性

村上春树讲述他写小说和成为职业小说家的心路历程,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一个睿智的老头回忆三十创作生涯,亲切而自然,让我对他产生了更多的崇敬。


昨天我看完了村上春树的散文《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以前看过他写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译者是施小炜。两本书都是散文,作者和译者都相同,感觉文风也大体类似。《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自传性的随笔,村上春树讲述他写小说和成为职业小说家的心路历程,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一个睿智的老头回忆三十创作生涯,亲切而自然,让我对他产生了更多的崇敬。只看过他的一本小说《挪威的森林》,也是很多年前,好像还没看完,只看了一半就丢下了,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忘记了。看了他的散文后,激起了想读他的小...... [阅读全文]

写作文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作文乃是你与自己的心灵交谈的方式


花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梁晓声先生写的一本书《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梁晓声的写作课。当初买这本书是想我女儿看的,想着是不是能给她写作文带来启发;同时,还买了他写的《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不过,这两本书都是我读了,我女儿反而没有读。 早年间,那时候大概26、7岁,看过梁晓声先生的作品,有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雪城》,还有随笔集《凝视九七》,梁先生的文字朴实而深邃,立场鲜明,观点新颖,现在看那些文字背后的思考,都不觉得过时。一晃20年过去了,比较少关注他的作品了。不过,前段时间一个电视剧《人世间》大火后,再次关注了他,发现梁先生有文坛常青树之称,一直都是笔耕不辍,2019年的时候凭借小说《人世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在电视剧《人世间》里他还饰演了一个角色,当...... [阅读全文]

24个悦读的视角

读书是结一张网,结一张你与这世界连通的网。


标题里“悦读”而不是“阅读”,没错,“悦读”就是我读完罗振宇的新书《阅读的方法》的总结。读这本书,很快,我花了两个下午,就读完了,有点意思,让我体会到一个现代读书人的读书的乐趣。 书名里虽然叫《阅读的方法》,但如果你真的想学什么具体的“方法”,可能会有点失望,在我看来这本书所谓的“方法”就是关于24个阅读的思考角度,24个关于阅读的关键字,这哪是说方法,就是作者的24个阅读心得。 这24个视角,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本书,一个故事;这24个视角,就是从24个“维度”和“线索”去发现一本书的乐趣和...... [阅读全文]

在跑步中凝视自己,村上春树的跑步哲学

参与跑步运动四年多了,有本书对我进行跑步运动影响不小,我看了起码三遍以上,这本就是被长跑者称为跑步圣经-村上春 […]


参与跑步运动四年多了,有本书对我进行跑步运动影响不小,我看了起码三遍以上,这本就是被长跑者称为跑步圣经-村上春树写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用圣经来形容有夸张之嫌,不过这本书确实给我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从1982年开始,村上春树每天持续跑步至今,同时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作为一个长跑者,在20多年(本书出版是2007年)日复一日的跑步过程中,作者通过点点滴滴、琐碎、看似漫不经心的只言片语,真真切切地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惑和内心独白,诠释村上春树式的跑步的哲学思考。 ...... [阅读全文]